普惠金融作为一种覆盖面广、可获得性强、长尾特征突出的金融服务方式,需要通过批量化、高效率、低成本的手段加以实现。 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金融服务带来更多样化的数据 来源,更快的数据存储速度和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一哄而上、全民干金融,容易引发金融失序并形成较为严重…
2017年9月21日晚,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女士在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的欢迎晚宴上致辞。作为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推动者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的学术顾问,她对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肯定了本年度中国普惠金融…
2017年9月22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易纲博士再度出席 “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并发表题为“普惠金融与宏观经济发展:新理念与新思考”主旨演讲。该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主办。 易纲博士上次出席该论坛是在2016年8月26日。在去年的论坛上,他首度透露中国…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在这个多彩绚丽的时节与大家相聚北京,共同探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能力改变世界”这个主题。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媒体朋友们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普惠金融…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非常荣幸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来交流浙江农信的普惠金融实践。 刚才,易行长的主旨演讲谈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都是金融界特别关心期待的。今天中国的普惠金融,在微观层面上,已经活力四射,像蚂蚁金服等,是非常领先的;但在宏观政策层面,还是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想表达…
这次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的主题是“能力改变世界”,今天是中非数字普惠金融论坛,也是我们贯彻去年杭州《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实际行动。在这里我愿分享中国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创新小贷公司商业模式的“中国价值”,以期与大家交流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水平。 当前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中国的实践让我们清晰地意识到,家庭的能力建设还只是普惠金融基础层面的内容,金融服务提供商的能力建设可能更为重要。 实际上,已有学者研究发现,改变消费者做出金融决策的环境可能比改变消费者的内在能力更为高效。除了金融基础设施,金融产品的可得性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是金融环境的重要组成…
金融能力建设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将它局限于消费者的金融能力建设。不可否认,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能力,确实是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但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和金融机构也有必要提高自身的普惠金融能力,非但如此,他们还肩负提高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普惠金融能力的责任。鉴于此,我们有必要讨…
普惠金融的真正目的不是仅仅提供贷款、提供融资,而是通过金融去挖掘或开发出“中小微弱”的潜在能力。这种能力是让世界变得美好的真正动力。普惠金融背景下的能力建设,将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实现“好社会”的目标。 美好的社会是平等和谐的。构建“好社会”,关键是要减少个体之间社会和经济上的差异,而…
形势大好 普惠金融事业正在祖国大地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中小银行的下沉趋势仍然是金融界的主旋律,农信社和农商行正在自己的特长基础上加快引进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大型银行甚至超级银行也掀起了一场以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为标志的貌似正规战的普惠金融新浪潮。在保险领域,已经有几家保险公司撸起袖子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