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政策引领和推动下,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成绩斐然。今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我国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这意味着金融普惠服务常态…
尊敬的李强书记、龚正市长、吴清副市长,树清主席、会满主席、功胜局长,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作为本届论坛的共同轮值主席,我谨代表主办方,向出席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陆家嘴论坛已成功举办12届,见证了中国金融事业的进步,见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快…
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主要关注的社会民生问题,也是我国在新常态背景下必须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究竟何为贫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展就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西方发展理论中,发展就是让社会所有成员受益,穷人需要我们的特别关注。人类寻求发展…
“在‘十四五’期间,普惠金融进一步提升经济下行服务的能力,尤其是利用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来提升金融普惠能力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在12月14日举行的第六届金融年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提到“十四五”期间的普惠金融时称。 曾刚表示,“十四五”规划中关于金融普惠,明确提到了要构建有效…
近日,中国现代金融学会2021年度学术年会在京召开,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出席并演讲。何德旭认为,“增强金融普惠性”是“十四五”时期甚至未来更长一个时期我国金融领域、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成为金融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金融机构必须努力做好“增强金融普惠性”这篇大文章。 具…
尽管近年来推动中国特色普惠金融实践之路发展迅速,但实施过程中也面临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要补齐这一短板,就要坚定不移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以适应“十四五”时期对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助力普惠金融行稳致远 一是推动建立地方征信平台和中小企业…
3月20日,中国银行行长(候任)刘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年会上表示,当前全球金融体系面临三方面风险,一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还比较大,经济可能长期陷入低增长的发展;二是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带来全球高债务困扰;三是金融和实体背离,国际金融市场调整的风险仍在加大。 “中国金融体系…
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过去一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银行业从增量、降价、提质、扩面四个方面对小微企业强化金融服务,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政府工作报告》在对2021年重点工作部署中明确要求,金融机构要坚守服…
普惠金融是“十四五”时期和实现2035远景目标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金融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基调之一。未来商业银行既要继续响应政策号召,承担社会责任,加大对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更要充分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从中长期转型发展的角度,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打造集差异化定位、线上化获客、智能化风控…
编者按 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加首贷、信用贷,加大对农业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