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郑鈜呼吁:只有进一步增强金融的普惠性,才能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普惠金融在“为贫弱提供金融服务”的初始内涵基础上,日益发…
“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也是城乡要素重新整合的过程。其中,资金这一要素一直是短板。”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温思美关注乡村振兴,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助推乡村振兴重要引擎”等建议。 温思美表示,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不足和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是阻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田建华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加快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田建华说,受数字技术基础薄弱、金融数字化程度较低、数据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因素制约,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如农村地区信息化相对滞后,互联网普及率仅5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
普恵金融是国家帮扶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增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实现“六稳”“六保”的一项重大举措。小微企业扎根基层,是经济建设体系和社会保障的基础层,服务于千家万户。为了使普惠金融政策能扎实有效地…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30•60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1年“两会”也强调,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这体现了我国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建议,加快出台普惠金融促进法。 徐诺金建议,从公民基本金融权利高度,明确金融机构义务,强化政策配套,构建普惠金融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各方参与、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推进普惠金融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解决需求主体“能不能”获得金融…
“普惠金融属于金融范畴,既不是慈善金融也不是扶贫金融,应遵循金融资源稀缺性条件下的市场化商业化配置规律,按照金融风险收益相匹配原则实现金融资源供求双方的有效配对。若普惠金融业务收益无法覆盖风险成本,那么部分金融机构将缺乏主动配置更多的金融资源来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动力,也难以实现可持续性…
新时代农村普惠金融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将普惠金融的重点放在乡村。要坚持目标导向,把农村普惠金融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引领作用,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我国农户和新型农业经…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蓄水池”和“稳定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利用数字化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成为了全国人大代表、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两会建言的方向。 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