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主要是找到替代性的融资方案和渠道,在传统机构借不到钱,可通过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平台借到资金,解决获得性的问题。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行业本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要通过为民营企业找到好的信贷资源来解决贷款问题。找到信贷资源后就能有效盘活现有资源,而不是派生新的资源。 …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保障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应当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9年8月5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介绍金融支持区域改革开放创新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陈雨露: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吹风会,首先我代表人民银行向新闻界的朋友们多年来对…
8月2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以下简称“全国党媒平台”)、微众银行合作编写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于8月2日在北京发布。发布会上,20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四大特征 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液”,血脉通畅经济就能行稳致远。 一般来讲,大企业贷款融资,金融的渠道是畅通的。但是,要想让金融的“血液”流入小微企业,或者满足普通百姓的金融需求,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国有近14亿人口,小微企业大约有7000万家,数量多分布广,金融的“血液…
8月2日,“质普惠 畅金融——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本届峰会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并得到了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和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等单位的支持。峰会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 伴随着经济运行的变化、技术手段的升级、发展理念的更新,普惠金融在中国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中国经济的发展…
8月2日,“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主办的质普惠 畅金融——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峰会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并揭晓了20个“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 报…
8月2日,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会上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要建立新的适合后工业化社会、适合信息社会、适合科技大规模向金融和经济领域渗透大环境下的信用机制。这套机制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一…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金融供给之间矛盾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的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融资成本得到合理控制,金融可获得性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信息和信用的不对称,客户分散、点多面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