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服务三农、小微的重要力量,服务乡村振兴和服务小微企业可谓是普惠金融的“一体两翼”。近年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坚持深耕本土、服务实体经济,专注主业、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将“阳光信贷”作为推动回归本源、重铸经营机制的“一号工程”和服务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坚持党建引领、深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在全行范围内掀起“阳光信贷”热潮,让金融活水润泽千村万户,让江南暖阳温暖大江南北。截至2021年末,全行“阳光信贷”新增体验客户22.47万户,累计用信38.82亿元,有余额客户19739户,用信余额21.05亿元。
以党建引领明确发展方向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政银业务合作,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2021年9月,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与中共常州市委组织部、常州市农业农村局三方携手,开展“党建领航 金融惠农”行动,选派33名政治素质高、金融业务熟、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金融惠农指导员,以党建结对共建为载体、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目标,为推动乡村振兴引入金融活水、注入强劲动力。同年10月,该行与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再次签订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全市“532”发展战略,以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为要求,努力做好乡村振兴的“服务员”,聚精会神地推动金融服务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道路上走深走实。
以支农支小深耕普惠金融
由于常州地区城乡差异较大,辖内各支行所处区域之间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该行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和城区分类推进,走出业务“新模式”。
在农村。释放农村金融“新动力”,开启“整村授信”新模式。聘请村干部、德高望重的乡贤,采取“背靠背”“一对一”的独立评审方式开展评议、交叉验证,结合大数据和分析模型,获取高质量信息,实现了农户从“抵押担保才能贷”到“诚实守信就能贷”的转变。至12月末,全行已对接常州辖内531个村委,实现“整村授信”100%建档,并已完成对476个村委会的评议工作。开展预授信户数29.53万户,预授信金额超303.67亿元,户均预授信金额10.28万元。
在城区。将服务对象从农户延伸到城乡结合部、社区街道和企事业单位。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聚集的各大市场、商会、协会作为业务支撑点和着力点,对其采用“整圈(场)授信”模式。在“整圈授信”模式中,以集中度较高的商圈、专业市场、园区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为目标客户,依托大数据绘制“小微画像”,从交易、结算、纳税等场景切入,把原先无法跟踪的生产数据、交易信息转化为企业“信用”, 通过主动上门、白名单、授信前置等手段,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至12月末,已对1772户符合授信条件的小微企业成功授信,授信金额9200万元。在“整场授信”模式中,以优质企业在职员工为目标客户,通过批量采集员工代发薪数据,依据额度模型批量给出个人预授信额度。至12月末,已对2770个企业完成整场评议工作,已对22.76万人完成预授信工作,预授信金额超77.32亿元。
以责任使命诠释乡村振兴
在业务推进初期,全行从统一思想入手,狠抓共识凝聚,共担责任使命。一是下沉一线,开展12次调研、召开18场推进会,让基层员工充分了解政策导向以及总行发展“阳光信贷”的决心;二是阶段性对“阳光信贷”先进支行、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多渠道对优秀案例进行分享,在行报开辟专栏进行专题报道,保证总行决策第一时间传达至基层;三是在思想转变快、推进力度大的支行召开现场会议,释放强管理的信号,特别是在辖内溧阳市支行和金坛支行举行“精力PK大赛”,营造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2家支行完成情况均位居全行前列。通过多轮次的宣传引导,全行上下思想统一、发声一致,营造了“依法合规、积极主动、勇于担当、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作为全国首家地市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始终把握农商行“地缘、亲缘、人缘”优势,坚持“做小、做散、做频”不动摇,为客户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服务,让更高效、更优质的普惠金融成果惠及更多城乡居民,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之路,在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中展现更大的担当与作为,奋力谱写共同富裕的新蓝图。
来源:江南农村商业银行
https://www.china-cba.net/Index/show/catid/35/id/40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