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王金山:当好普惠金融服务的先锋队

 

2022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1月24日下午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指出,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24.9%,涉农贷款增长11.2%,并提出2022年,要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作为首都普惠金融特色银行、金融支农主力军、涉农金融服务排头兵,北京农商银行将普惠金融确定为全行战略业务之一。近日,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金山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专访,介绍了他对普惠金融实践和中小银行转型发展的最新思考。

全面增强普惠金融创新发展能力

《中国银行保险报》:2021年,北京农商银行在服务民营小微企业、“三农”方面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

王金山:在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方面,北京农商银行推动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工具精准落地,统筹定政策、建机制、创产品,打造“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信贷体系,连续5年出台普惠金融发展策略,不断加大内部资源倾斜力度,创新推广线上融资、线上记账、线上贴现等非接触式服务,结合行业特色、客户需求,打造覆盖面广、实用性强的小微特色产品体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零信贷”走访活动,入选“百行千人助万企”首批金融顾问单位,首批申请北京市创业担保贷款试点,首批开展创新型小微企业贴息工作,落地全市首笔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加大“首贷”“续贷”客户支持力度,充分践行“减费让利”服务理念。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北京农商银行普惠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80.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增长75.33%、余额增长80.1%,圆满完成“两增”监管要求;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较年初增长180%;全年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

在服务“三农”方面,北京农商银行积极落实“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和部署,坚持不忘初心、深耕“三农”,推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焕新乡村振兴工作发展机制,成立乡村振兴部,构建“1+1+1+N”管理架构。聚焦农业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制度改革、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等重点领域,形成5大类融资产品体系,落地“北京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全市首笔贷款,支持建设的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成功试营业。2021年投放乡村振兴领域贷款近400亿元,涉农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精心打磨“凤凰乡村游”特色品牌,助力农村新业态发展。布局京郊地区物理渠道超2200家,累计减免让渡利息9.6亿元,深化“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系统”应用,积极对接“新农信贷直通车”平台,提升涉农金融服务效率。

《中国银行保险报》:面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中小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涉农金融方面,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和难题?需要监管部门提供怎样的支持?

王金山: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多重困难。小微企业信用体系有待完善,保险和担保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中小银行迫切需要增强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与此同时,面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形势、新业态、新需求,以及同业、互联网金融公司对传统涉农金融服务领域日趋激烈的拼抢,如何更好地平衡减费让利、履行社会责任、降本增效、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和实现商业可持续等多重目标的动态平衡,对中小银行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为此,一是建议实施差异化监管。希望监管部门结合中小银行目标客群特点和风险防控水平,在市场准入、信贷规模约束、注册资本金限制、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利率、信贷产品贴息水平、政策性保险支持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监管及考核;在风险处置方式、不良容忍度等方面给予中小银行适当倾斜。二是强化政策指导。希望监管部门针对尽职免责、资产质量控制、风险容忍度、创新缓释产品等方面给予中小银行具体政策指导。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需求特点,在涉农金融创新、深化银政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支持,引导中小银行进一步强化对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和集体经济发展等领域金融支持。

 《中国银行保险报》:展望2022年,在发展普惠金融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贵行又将有哪些创新?

王金山:北京农商银行将健全覆盖小微、涉农企业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突出加大金融产品尤其是线上产品创新力度,大力推广“农商e链通”“农商e信通”“快e贴”等便捷化融资服务,持续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以新核心银行系统建设为新动力,全面增强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等创新发展能力。

同时,坚持把金融服务摆到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融入到社会治理全局中深入推动,充分发挥专门组织架构和工作专班系统推动作用,持续增强政策体系、考核激励、营销推动、产品创新、人力资源五大方面升级赋能,继续发扬“人缘”“地缘”优势,深化银政、银税、银企合作基础,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突出自身特色、区域特色,努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特色银行、智慧银行、高质量银行。

深化三大工程

  《中国银行保险报》:科技赋能是近年来银行转型发展绕不开的话题。请问贵行在过去的一年里是如何通过科技赋能自身主业发展?未来一年还将如何在科技赋能转型发展中布局?

王金山:北京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科技兴行”战略,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成功上线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不断完善数据治理架构,重塑系统架构,出台数据发展战略,加强数据标准化建设和质量管控,加大新技术应用,科技支撑保障能力得到跨越式发展。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及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指明了发展方向。北京着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全球金融科技创新中心,到2025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将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50%左右。北京农商银行将积极落实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上线运行为契机,从顶层设计、健全机制、建强数据能力和科技能力、打造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统筹抓好科技创新与信息安全,大力推动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持续加强数据能力建设和科技能力建设,推动智能网点向智慧网点转型,深化生产、生活与金融生态对接,提高非接触、一站式金融服务水平,着力打造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能力。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维持资产质量稳定方面,北京农商银行有何经验?2022年在此方面将有何举措?

王金山:北京农商银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从严治行有机融合,统筹推动规模、效益、质量、结构协调发展。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从严治行全过程,狠抓从严治贷、从严治财、从严治纪等各方面工作,坚持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与系统建设紧密结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严控各类风险相协调,坚持党内监督与内审内控同步开展,坚持作风建设与效能优化互相促进,一体推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和合规文化建设,强化员工行为管理和执纪问责,确保在复杂经济金融环境下合规稳健经营。

同时确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搭建风险偏好和限额体系,强化“制度、流程、系统”的“三位一体”建设,实现了对关键风险环节的系统“硬控制”。坚持“不惟大小、只惟优劣”,构建“年度+专项+区域”信贷与投融资政策体系,持续深化信用风险分层授权,优化授信审批模式,严把授信准入关和贷后管理关,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抵御能力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各类风险整体可控,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风险管控措施有效发挥作用。

下一步,北京农商银行将紧跟国家和监管政策导向,坚持把“积极稳健”的经营策略与“整体稳健、重点领域差异化”的风险偏好策略贯通起来,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加强“十四五”系列政策研究与解读,提高普惠、涉农等重点领域风险容忍度,积极支持符合国家和首都发展导向的行业领域,及时调整优化授信策略,强化重点项目风险甄别,加强重点客户和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严格资产风险分类管理,严控逾贷比,密切关注违约风险,严防跨行业、跨市场风险传染,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中国银行保险报》:2022年,您对北京农商银行自身发展有何期许?

王金山:中小银行数量多、分布广,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是普惠金融服务的先锋队。顽强奋斗、笃定前行是我们的本色,以人为本、暖心服务是我们的坚持。

长风万里,光明在前。作为一家中小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将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首都“十四五”规划,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深化“提质增效、赋能升级、固本强基”三大工程,坚决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稳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好地服务和融入首都新发展格局,打造成为支持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金融资源和推动力量。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2062267400810.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王金山:当好普惠金融服务的先锋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