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数字乡村”已经成为“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结合点,也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势在必行的有效手段。
数字乡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参与,同时也为农商行高质量发展打开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因此,助力数字乡村建设,既是农商行责任担当的体现,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渠道。
一是助力乡村数据。农商行要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协同相关单位,共同打造一个可视化、集成化的全市农业大数据平台,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乡村治理、金融支持提供数据支撑。通过该平台,政府、乡镇、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可以直观了解全市涉农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进行有效监管,同时通过平台的“数字地图”,可以对有关工作进行查询、比较、分析、考核,及时匹配信贷资金,精准满足信贷需求。
二是助力乡村治理。针对行政村政务、村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利用农商行技术优势,为行政村订制“村情通”平台。健全村民档案,建立村民信息管理系统,结合政务管理和整村授信工作需要,通过村民自主填写、村委会评估以及银行调查多方渠道,定期录入并更新村民家庭信息、就业信息、经济情况以及金融档案,建立更加细致全面的村民网格化信息库,为今后政务活动和金融活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理顺村务流程,帮助建立健全线上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流程,将村民议事、村民治理、民主评议等协商形式通过协同办公的方法进行体现。同时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体系中。推动村务公开,及时公开发布村务信息、财务信息,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管理监督,确保日常村务管理支出公开透明,让农民真正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线上行政办理,与政府联合开发乡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既有线上办理,也有依托农商行普惠金融服务站,为农村居民提供一站式办理的政务服务,实现涉农政务服务“网上办”“身边办”。营造诚信风尚,依托综治积分、诚信积分以及金融产品覆盖情况,打造诚信积分平台,为“好人好报、诚信有价”的价值导向加注金融砝码,构建起由银行、客户、政府共同创造价值的金融生态圈。
三是助力乡村旅游。提供专项信贷服务,根据全域旅游项目推荐白名单,提供配套专项贷款资金,帮助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增强旅游的质感。创新数字化方案,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乡村旅游的一揽子服务,如提供线上门票购买服务,建设电子门票系统,对名胜景区和乡村旅游项目实现电子一卡通。同时,助推乡村游项目实现数字化管理,如人流管理、物料管理等,提升乡村旅游管理质量。支持配套建设,与政府部门一同开展民宿评级评星活动,创新配套“名宿贷”产品,为民宿经营提供贷款支持。
四是助力乡村民生。提供“互联网+教育”配套服务。提供专门的教育服务平台,为乡村学校及学生提供远程教育服务,帮助乡村学生在“双减”情况下,接受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接入学校校车管理系统,实时了解校车路线位置,方便学生上学放学。提供“互联网+医疗”配套服务。进一步加大“智慧医疗”推广力度,融入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等增值服务,方便乡村居民就医保健。提供“互联网+养老”配套服务。以乡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基础,与村委会共同搭建的养老云服务平台为支撑,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养老资源,使老年人及家属(包括外出务工人员)能通过远程得到更多的服务,如生活物资购买、远程监控、远程求助等功能,让老年人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五是助力乡村普惠。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普惠小额信用贷款准入设置,实现从“白名单”准入到“黑名单”拦截,从只做“白户”到也做“灰户”的转变,进一步扩大县域小微客户群体的服务面,让更多的乡村百姓享受到信贷服务。提供更多的场景入口,将手机银行从单一的金融工具转变为“金融+民生”场景服务的入口,将社保、医保、保险、民生缴费等功能整合融入,提供一揽子的生活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利用自身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区域农产品优势资源,将品牌传播、业务传播、助企惠农相结合,联合多方开展线上直播活动,帮助企业、农户拓宽营销渠道。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殷习飞(江苏句容农商银行行长)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107223975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