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民营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成立于2014年的微众银行,是我国首家民营银行,自成立之初就将自身定位于专注服务小微企业和普罗大众的科技银行、数字银行和互联网银行。截至目前,该行累计服务的个人客户超过3亿人,小微企业法人客户超过240万家。
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微众银行早在2017年就研发推出了线上无抵押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如今,该产品已为超过81万家小微企业授信,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过87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微业贷”的客户群体中,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以下企业占客户总数约80%,客户中约60%的企业客户系首次获得银行企业贷款,2021年当年新增首贷户超过7万户。
2018年,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经销商、供应商的融资需求,微众银行在“微业贷”成功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字科技为核心率先探索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有别于其他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主要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我行更多基于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主体信用,综合其交易数据、税务数据等,开创了一条依靠但不依赖核心企业的独特的模式。” 微众银行企业金融总经理公立表示,微众银行通过该模式已累计为30多个国家重点关键产业链提供数字化、全方位金融支持,并和超过450家核心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以企业为中心,辐射生产、经营关系链路内超10万家中小微企业,间接支持800万就业人口。
日前,微众银行正式启动供应链“百业千亿计划”。“我们预计未来3年将深化30余个重点战略产业的服务深度,携手超1000个核心企业,投放三千亿专属资金,促进产业链稳健、协调发展”,公立表示。
建设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新生态
近两年,供应链金融再度成为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而微众银行早在2018年就开始探索自己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相比市面上常见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你们有哪些创新和特色?
公立:与主要基于核心企业信用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不同,我行运用数字科技力量,更多基于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的主体信用,综合其交易数据、税务数据等,开创了一条依靠但不依赖核心企业的独特的模式。
我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创新和特色,可以从风控、运营及产品三个维度来介绍,一是依托大数据模型实现客户“线上化”自主授信,二是运用智能营销实现精准匹配客户需求,三是根据客群定制化产品模型实现了精准定位。
从产业金融的上游来说,当时我们意识到需要更深入地渗透到产业链中,于是选择从分销链切入,以点带面。分销链集中在非周期性的民生消费行业,发展相对更稳定。需要强调的是,这块是各家银行争取的重点业务,同业竞争较为激烈,目前我们做了30多个品类。
根据我们分析,传统的总分支行架构较难服务这些客户,再加上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依赖核心企业,缺乏对经销商的信用主体评估。基于以上判断,我们把这个产品设计为继承微业贷的模式,关注经销商本身的信用,但不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产品本身很轻,不需要去确权保理、质押,也不需要经销商提供任何的押品。总结起来,叫“以销定产,以产生贷,以贷促销”,分销商的生产现金流跟我们的贷款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资金流循环。
分销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之后,我们开始向上游扩展,这是一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下游覆盖的是民生消费大概30多个品类,上游则包括整个电器制造、新能源、绿色能源、化工、基建等,其规模远超民生消费里面的规模,工业行业的规模是消费行业的四倍以上,包含数百个细分的类别。
作为一家没有网点的互联网银行,我们开创了数字金融服务供应链上游这种模式,能够与超大型企业合作,像中建、海螺水泥等大型基建类企业,像华为、浪潮这些大型科技类企业,我们都已经与他们建立了非常良性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这些合作,我们参与了国家不少重点领域的建设,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了我们独特的力量。
微众银行近期启动了基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百业千亿计划”。如何阐述本次计划中所提到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新生态”?
公立:总结来说,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新生态,在本次计划中可以概括为科技输出向的数字新生态+全场景的商业服务新生态。
从重点布局科技输出向的数字新生态层面来说,我们规划将核心的智能数字系统,广泛应用于合作伙伴实际生产经营各业务场景。打通从“供”到“销”,搭建 AI 数字模型,实现全链路一体化管理。未来,我们将持续扩大科技输出覆盖面,不仅限于单个品牌商需求,延展至供应链生态体系内众多小微企业。
2022年,我行将100%实现对合作伙伴的数字系统对接,便利企业生产到销售的智能线上管理,共同探索建设数字化供应链“新生态”。并通过银企直连、API、SaaS 等技术实现方式,助力品牌商构建自身供应链生态体系。针对供应链属小微企业,1 对 1 定制“无接触” 的纯线上综合账户体系,提供 “存、贷、汇”多方位金融服务。同时,推出便捷转账、聚合收单、分账账户等企业、个人向收付款功能,并同时免收账户管理费、转账汇款手续费,进一步提升供应链小微客群资金管理效率,降低财务结算成本。
从重点建设全场景的商业服务新生态层面来说,我们为合作伙伴定制“微众企业+卡”。一卡便捷管理,满足企业家、经营法人的多场景需求,包含日常支付结算、票据贴现、存贷款;以及会员权益类,如经营流水抵扣贷款利息、免费兑换专车接送、机场贵宾厅、升舱服务等。
同时,我们为合作伙伴定制“生意名片”。AI 技术会帮助企业主自动匹配上下游,推荐上下游企业法人名片,更重要的是会根据企业的行业分类、经营地、业务规模、信用表现来精准推荐靠谱人脉关系,拓展小微企业主的生意圈。
在建设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新生态的过程中,我们预计未来3年将深化30余个重点战略产业的服务深度,携手超1000个核心企业,投放三千亿专属资金,促进产业链稳健、协调发展。
以数字化科技支撑产业成长
现在供应链产品越来越多,市场竞争不可避免的。你如何看待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公立:当前,在国家战略的导向下,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浪潮也层出不穷,每一个阶段热点都不太一样。与此同时,企业数字化、产业互联网已成为进化方向,其进程已不可逆转,物联网、云服务等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成熟也让这个趋势越来越快。
再者,我们的客群是一个有生命的,不断演进的客群。是否能持续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产品线有没有丰富的可塑性和延展性?由此来看,构建综合服务生态圈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对微众银行而言,有什么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愿景?
公立:首先,我们要明确客群,细分策略。原来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以后这个领域仍然是初心、是基础。在稳固小微企业的基础上,我们会去做纵向的延展和横向的扩张;二是在明确客群的基础上,把产品研发做好。产品设计要切入场景、抓住痛点;三是做好风控,要以风控能力的建设来驱动客户拓展和产品运行;四是要织好“两张网”,利用AI和模型来构建核心竞争力。第一张网是我们的企业关系的网络,第二张网是经济、产业运行内生关系的网络。
根据“百业千亿计划”,微众银行未来将重点布局新基建、绿色能源、民生消费、现代农业、专精特新五个方向。为什么要关注这五个重点方向?
公立: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支持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和技术先进、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企业,积极探索服务供应链上下游小微和民营企业的创新模式,并努力降低融资成本。
一直以来,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实体制造业、高科技行业、民生消费领域就具有一定的行业优势。在微业贷的授信企业中,超70%的客户来自制造业、高科技行业和批发零售行业,这表明我们在民生消费、专精特新以及新基建等领域其实拥有丰富的服务经验和良好的服务基础。而当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政策导向,自然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
同时,在“双碳”目标、生态文明建设、能源转型、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政策导向之下,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已与光伏排名前五的品牌建立合作,辐射了大量的光伏产业上下游小微企业,服务基础扎实。
而在现代农业领域,基于国家乡村振兴建设,共同富裕目标的政策导向,微众银行在农业领域的也是具有良好的服务基础,合作了大量的农机设备、农药、饲料、种业、奶业的核心企业,辐射了农业产业链的上下游小微企业,助推农业的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带动了就业和致富。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RMEIMB705199N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