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黄益平:坚持合理的市场化风险定价,避免普惠金融落入“尤努斯陷阱”

 

10月21日,2021金融界论坛年会“实体经济与金融服务”分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黄益平发表了主题演讲,就“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议题提出四点看法。第一,普惠金融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支持弱势群体意义重大。黄益平表示,着眼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背景,我们已经从要素投入型走向创新驱动型,这对金融如何支持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是创新中的主力军。因此,如何更好地为我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不仅是普惠的目标,更是支持创新、支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挑战。

第二,自2015年制定普惠金融发展规划以来,我国的普惠金融事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黄益平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相关政策持续出台,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不断改善金融机构的服务环境和服务条件,这一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的付出有目共睹。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使得普惠金融业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黄益平在此处提到了两大突破:移动支付与科技信贷。他说,这些数字工具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扩大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覆盖范围,让过去未能很好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所面临的支付难、贷款难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第三,未来数字普惠金融有可能进入新阶段,并呈现三个新特征。黄益平表示,第一,随着金融监管全覆盖,数字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将从“野蛮生长”走向“有门槛、有规则、有市场秩序”的新状态。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从科技公司主导,到与传统金融机构和持牌机构共创共建,这些持牌机构同样可能是取得牌照从事金融业务的科技公司。第三,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持系统将从“消费互联网”,迈入“产业互联网”和“物联网”。

黄益平还特别提到部分值得关注的待开发领域:居民投资理财和保险产品。他指出,中国老百姓面临着投资难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较充裕,但投资渠道有限,投资理念不够成熟,未来可能的突破口是利用大数据、数字技术,为居民提供合理的理财服务和资产配置服务。其次,保险领域的数据技术运用目前仅停留在销售阶段,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创设创新保险产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普惠,值得期待。

第四,如何看待市场化风险定价。黄益平指出,在过去几年,金融机构在普惠客户的贷款成本上不断让步,但长期发展还是要真正执行市场化风险定价。简单来说,要保证给符合条件的机构或企业贷款,但也要确保资金成本与风险水平相匹配,要避免落入“尤努斯陷阱”。

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尤努斯创立格莱珉银行,为贫困客户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件为例,黄益平认为,“这并不是我们传统理解的普惠金融,而是公益伙伴,帮助大家改善生活、改善生产,不以盈利为目的。我们现在讲的在普遍意义上大规模推进普惠金融,应该是在市场化基础上的商业可持续的金融服务,这个时候能不能长期来看坚持合理的市场化风险定价,变得非常重要。”

黄益平表示,在市场上并不意味着不可以持续降低融资成本,尤其是对普惠客户。实际上,还有很多市场化的做法,比如宽松货币政策,更精准控制信贷风险,增加在各个市场上的竞争,甚至是政府贴息。他认为,以市场化为基础降低融资成本,会使普惠金融事业更加可持续、更加稳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记者 边万莉

实习生 林宜炜

https://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21-10-22/doc-iktzscyy1175569.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黄益平:坚持合理的市场化风险定价,避免普惠金融落入“尤努斯陷阱”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