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屏南县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发展改革新路径

 

近年来,屏南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积极开展普惠金融发展改革的实践探索,以“惠”字为目标,以“普”字为抓手,以小微企业、三农和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在“农、小、扶、新”等四个方面上下功夫,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逐步形成具有屏南特色的社会参与度高的普惠金融做法。

在“农”字上下功夫,做好服务“三农”加法题。

一是推进金融基础建设,加强“最后一公里”金融服务。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实施普惠金融服务点标准化优化升级工程,对全县145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进行升级改造,以龙潭村为试点打造文创特色普惠金融服务示范村,将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移动支付示范点等有机融合,服务文创旅游产业。积极推动移动支付示范县建设,新增云闪付注册用户5452户。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三农”资金投入。加快应收账款融资工作步伐,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应收账款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共推动收益权融资成交5笔,金额5.07亿元。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创新“经合社+惠农担保”贷款模式,为66个产业薄弱村的经合社贷款金额3380万元。积极推广“信易贷”产品,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在“信易贷”平台宁德站注册,并发布融资需求,目前,已引导中小企业注册283家。

三是发挥地方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作用,加快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步伐。成立屏南县惠农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创新“政府+银行+担保”三方协同合作机制,深化与省市担保及反担保合作机制,为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农户开辟融资新渠道,为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开创新途径。目前,融资担保在保余额1.25亿元,担保业务实现县域全覆盖,担保规模放大倍数从2倍扩大至5.92倍,居全市第一,为客户累计节省费用230万元以上。

四是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助力乡村文创产业发展。创新推出“古屋贷”生产要素产品,推动县政府出台《屏南县盘活农村生产要素融资工作实施方案》(屏政综〔2021〕86号),在熙岭乡四坪村举行“金融助力两山两化,激活农村要素禀赋”签约仪式。目前,已发放“古屋贷”28户,金额720万元,为熙岭乡文创片区农村要素贷款授信5000万元。

在“小”字上下功夫,做好小微企业减法题。

一是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减掉“融资难”问题。开展新银税互动合作模式,推出以企业纳税等级及纳税额为依据的信用贷款业务。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推出“经营快贷”“微捷贷”等线上审批小额信用贷款。加强与市再担保公司合作拓宽担保方式,创新推出“乡情贷”乡贤专属贷款,支持乡贤在外创业。疫情期间,各金融机构加大新信贷产品的推广力度,有效解决复工复产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问题。如:邮储银行依托“现金流+物流”数据信息,发放全省首单“电商邮速贷”,助力电商企业发展。

二是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减轻“融资贵”问题。通过“无间贷”等无还本续贷产品做好转贷工作,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放优惠利率的小微企业贷款1815笔,贷款金额3.42亿元,为疫情的防控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强化工信、农业农村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大中小微企业纾困贷款资金支持力度,共发放纾困贷款65笔,8245万元。

三是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减去“对接难”问题。先后1次组织银行、企业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参加市政府召开的“稳企业保就业”政银企对接电视电话会议,现场签约7家企业、1个整村授信,签约金额1914万元。召开“依法纳税 助力小微”税银企对接宣导活动暨税银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推动“税务贷”落地。目前,“税信贷”已授信客户13户,授信总额1673万元,有效解决复工复产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问题。

在“扶”字上下功夫,做好金融扶贫等弱势群体服务的乘法题。

一是完善扶贫基础工作。围绕放得准,建立精准识别工作机制,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精准建档立卡、精准审核资格、精准评级授信,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围绕用得好,建立扶贫项目选育机制,共建立21个产业扶贫基地,培育217家带贫减贫经济实体,发展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围绕收得回,建立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县财政出资1600万元设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担保金,推动扶贫小额贷款增量扩面。

二是依托小额信贷促进会,创新“533”金融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县小额信贷促进会“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资金池”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支农惠农主力军作用,创新“五个融合,三级平台,三项增收”的金融扶贫“533”模式,2015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8亿元,覆盖60%以上的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没有一笔坏账。

三是大力普及金融知识,优化基层金融法制环境。组建屏南县金融教育基地,在原有3个普惠金融学校的基础上,在厦地打造首个县域“普惠金融乡村教育基地”,将宣传阵地从城关延伸到山区、农村等金融知识普及薄弱地区。组建屏南县普惠金融宣讲团,整合屏南县金融系统志愿者力量,以乡镇为单位实行挂点责任制,将全县154个行政村纳入金融网格服务,实现行政村宣传全覆盖。

在“新”字上下功夫,做好金融创新的除法题。

一是完善工作配套。成立屏南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屏南县2020年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设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并初步制定屏南县普惠金融服务中心融资需求受理工作制度和流程等基础制度。

二是积极发挥保险保障作用,助力产业发展和文物保护。加大保险产业扶贫工作力度。从2019年7月起人保公司开始实施产业扶贫保险,保险项目覆盖贫困户种养业所有品种,为全县产业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4261.22万元,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稳定增收提供托底保障;推出“廊桥保”保险产品,为屏南县辖内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3座木拱廊桥“万安桥”“千乘桥”“百祥桥”提供保险保障,总保险金额达300万元,填补了宁德市文物领域保险空白。此外,与县中国太保公司签订《屏南县农村相对贫困防贫综合保险协议》,推出“防贫保”产品,其中“收入补偿保险”责任为全国首创试点。

三是持续推进普惠金融信用创建工作。以普惠金融服务农村经济主体为切入点,持续推进普惠金融信用创建工作,推动征信环境建设,加快个人金融信用信息修复试点工作,发挥“信息+信用+信贷”正向激励作用。探索开展普惠金融信用示范企业培育试点工作。制定普惠金融信用示范企业评选办法,组织金融机构对现有存量贷款企业开展试评选。目前,已创建二批19个普惠金融信用村,贷款余额近4亿元,2021年再创建信用乡镇1个、信用村15个。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屏南县支行

作者:李国久

https://new.qq.com/omn/20210926/20210926A09HCN00.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屏南县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发展改革新路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8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