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厦门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再谱新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红色农信诞生92周年。扎根鹭岛60余载的厦门农商银行秉持初心与使命,传承红色基因,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践行“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支农、支小、扶贫、扶绿等领域展现农信智慧、发挥农信力量,谱写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党建引领

金融服务触角下沉

在“党建+”的模式指引下,厦门农商银行持续深入推进“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探索基层党建与金融服务相结合,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米”。自2008年起,该行党委就开始选派优秀支行行长和业务骨干赴全市各区、街道、村(社区)和共青团组织等担任“金融助理”,并于2013年正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双百工程”(即“百名基层挂职干部”和“百名金融顾问”),在提供创新服务的同时,搭建起落实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金融桥梁。

近年来,厦门农商银行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深化服务模式,包括“驻村金融助理工作室”“征迁金融助理”“小区楼宇金融助理”“村级换届选举观察员”“党员到小区报到”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方案先后出炉,不断契合多元化金融需求,并加速推进多方共建金融惠农新格局。目前,该行已选派金融助理315名,活跃在全市六区、18个镇街、57个企事业单位及319个村居,持续取得实绩实效。

走深走实

涵养乡村文明新风

金融机构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既要“融资”,更要“融智”。在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下,依托金融助理驻村驻社区的服务工作机制,厦门农商银行组建了一支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有爱心、有方法的“金融助理志愿者服务队”,为建设文明厦门添能赋力。

2016年开始,着眼于创新金融及文化服务下乡进村的新模式,厦门农商银行与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达成战略合作,每年演出近百场,将“金融+文化”送到社区居民的家门口。为进一步丰富红色农信内涵,该行还创新推动基地、展馆、书屋齐发展。先后在军营村、白交祠等地建设14个党建共建基地和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在小嶝岛建设党建教育基地“初心馆”、打造“炮火中的农信社”。同时还携手厦门仙岳书院创建“三有书屋”,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党日”

学习教育活动。该行还向军营村、白交祠村等赞助了十余辆电瓶车,在教学点间穿梭,增强了党性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2019年,两个高山村所在的莲花支行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颁发的全国“最佳社会责任特殊贡献网点奖”。

做细做精

勇担乡村振兴重任

今年初,厦门市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广厦门农商银行“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大的金融人才支持,进一步优化乡村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为了更好地助推普惠金融,该行积极创新、定制多元化信贷产品。如推出“致富贷”,为“党建富民强村”致富带头人提供利率优惠、额度优先的信贷支持;建立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点;制定“支农支小白名单”,精准定位目标客户,辅以“五福”系列产品对接上下游全产业链,共同挖掘、培育富农产业。同时,该行积极参与社区转型发展,在厦门岛东部征迁进程中,“蔡塘模式”“枋湖模式”也成功复制到高林-金林社区、后埔社区,项目累计授信12.9亿元。在福建农信联社的指导下,厦门农商银行持续加大“福农”“福林”“福海”“福商”“福工”等“五福”系列品投放增长,截至目前,“五福”系列产品余额约207亿元。

2020年7月,厦门市委实施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厦门农商银行授予了“厦门市实施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牌匾。今年3月,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与厦门市人民政府签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十四五”期间,福建农信将把厦门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支持区域,在资源配置、综合服务、金融创新上予以优先支持;计划在我市累计投放资金3000亿元,重点支持 “三农”、民生、绿色生态等重点行业、领域,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小微、民营企业发展。

目前,厦门农商银行已在全省农信系统率先成立了“乡村振兴金融部”,将进一步融入厦门市发展大局,继续坚守初心、专注主业、加大创新、确保有效供给,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新形势新需求,积极探索不同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大力支持厦门市重点区、特色乡、试点村发展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enterprise/plc/2021-07-27/doc-ikqcfnca9262596.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厦门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再谱新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