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质效 监管再出实招疏通融资梗阻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加大增量金融供给、优化金融供给结构等五个方面提出二十项举措。

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整体效能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银行业保险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连续三年实现高速增长,截至今年3月末,贷款余额16.81万亿元,同比增速33.87%,较各项贷款增速高21.39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740.04万户,同比增加531.75万户。

《通知》除了要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继续实现增速、户数的“两增”目标,对信贷结构和投向也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例如继续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受访专家普遍认为,这要求金融机构在保持小微企业金融供给总量有效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供给的质量、效率、效益。

  突出各类机构差异化定位

“突出各类机构差异化定位,形成有序竞争、各有侧重的信贷供给格局。”《通知》要求,五家大型银行要努力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增长30%以上;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发挥行业带头作用,主动“啃硬骨头”,下沉服务重心,覆盖小微企业融资供给“空白地带”等。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金融机构回归本源,结合自身定位,选择好重点服务客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有利于更精准地服务小微企业。”

要寻求差异化优势,也要明确“回归本源”是金融机构做强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共通之处。尤其是一些地方性中小银行存在跨区域经营的现象,但实践证明,异地展业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问题。

“基于当下及未来中小银行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监管环境、竞争格局等因素,地方法人银行发展方向是明确的,即夯实自身发展基础,增加高质量服务供给,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地方性中小银行要凭借自身区域地缘优势,立足当地经济市场发展,提供“适销对路”的优质服务,在解决客户难点、提高客户黏性上多下功夫。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直接转让等业务,盘活信贷存量,用于持续投放小微企业贷款。通过依法合规的核销、转让等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

周茂华表示,鼓励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信贷资产,可谓“一箭三雕”:一是优化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夯实银行稳健经营基础;二是能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腾挪信贷空间;三是有助于提升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

  新增“首贷户”数量高于去年

既要保持小微企业金融供给总量有效增长,又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信贷结构必须做好“加减法”。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最需要、符合高质量发展领域的信贷投入;另一方面,加强小微企业贷款用途监控,确保资金投向真实合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实贷款“三查”,强化内控合规管理,严禁虚构小微企业贷款用途“套利”,防止信贷资金变相流入资本市场和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调控领域。

强调加大“首贷”力度是去年以来监管新动态之一,也被认为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重点和难点。今年一季度,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7.91万户,比去年同期多增3.75万户。聚焦“首贷难”,《通知》提出,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努力实现2021年新增小型微型企业“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大型银行要将小型微型企业“首贷户”占比纳入内部绩效指标。要根据“首贷户”真实融资需求和征信状况合理设置授信审批条件。

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也是监管鼓励的方向之一。其中,《通知》明确,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对在“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中发挥作用的小微企业,要量身定做金融服务方案,及时给予资金支持等。

董希淼表示,要改变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风险与收益不匹配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创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如完善金融支持科创企业的风险补偿与分散机制,继续探索投贷联动等新型融资模式等。

  提高普惠金融绩效考核权重

“发展普惠金融如何来建立‘敢贷愿贷’机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监管导向上,如何更好地制定一些差异化的政策,其中一点就是资金供给端的差异化。”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丁晓芳此前表示。

围绕完善“敢贷愿贷”内部机制,《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折不扣落实“普惠金融类指标在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中权重占比10%以上”的政策要求。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将“内部转移定价(FTP)优惠力度不低于50个基点”的要求执行到位。据丁晓芳透露,在实际运行中,有的银行FTP优惠力度已经达到100个基点以上。

周茂华表示,监管部门为上述两个指标划线有助于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内部机制体制,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流入最需要支持和最活跃的经济部门。

此外,《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积极参与“银税互动”“银商合作”“信易贷”等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公共涉企数据与机构内部金融数据有机结合,改进业务审批技术和风险管理模型,为小微企业准确“画像”,实现金融资源向长尾客户的精准“滴灌”。

“金融科技的应用确实有助于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智慧供应链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等都获得了较好发展。”娄飞鹏表示,通过金融科技应用将有效提升风控水平,小微企业也更容易获得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见习记者 徐贝贝

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gc/sd/202104/t20210427_217407.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质效 监管再出实招疏通融资梗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