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稳健增长、盈利结构优化、资产质量趋优、转型效能提升——这是宁波银行三季报中所呈现的经营特点。根据三季报,截至9月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为15418.27亿元,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达112.71亿元,不良贷款率稳定在0.79%。
无论是从盈利情况分析,还是从不良管控上比较,宁波银行今年的表现在城商行中均居前列。业绩亮眼的背后,是该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对比较优势的积累,自成立以来,宁波银行一直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不断推进普惠金融服务。
尤其是今年正值宁波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作为当地金融机构代表,宁波银行更是围绕“宁波2022年实现融资服务、数字支付、风险防控和金融知识教育四个全覆盖”目标,聚焦小微、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持续探索金融服务的创新模式和方法,走出了服务普惠的差异化道路。
增设网点,夯实普惠金融服务基础
作为连接银行和客户的重要桥梁,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近年来宁波银行不仅没有裁撤营业网点,反而一直积极布局,网点总数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数据显示,目前,宁波银行在宁波区域设有营业网点226家,是全宁波网点数最多的银行,其中服务小微企业网点131家,社区支行网点60家,还有一家科技支行下辖10家网点。
在增设网点的同时,宁波银行加快了网点智能化改造,配备移动柜员机、综合柜员机、现金柜员机等自助设备,市民到网点办理业务时,基本实现“免排队”、“免等待”和“免人工”的三免服务,等待时间更短,银行服务效率更高。
不仅如此,宁波银行还以“线下业务线上化、线上业务移动化”为理念,不断推进数字化金融服务,通过银行APP、网上银行、微信银行三大线上渠道,为市民提供 “全天候、多触点、不间断”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市民足不出户也能获得金融服务。
通过持续的网点建设、增配网点智能化机具、不断应用金融科技新手段等, 宁波银行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夯实了普惠金融服务基础,也为实现宁波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目标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
聚焦中小微企业,打造特色金融服务
夯实服务基础仅仅是第一步,对于银行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一直以来,宁波银行都将中小微企业视为重要的客户基础。
比如,宁波银行单列小微企业信贷额度,优先满足小微企业贷款投放,2019年全行普惠小微企业单列信贷额度计划80亿元,2020年这一数字则增加到了215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宁波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过800亿元,较年初增加140多亿元。
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宁波银行创新推出“快审快贷”“捷算卡”等特色产品, 不断升级“贷易融”等传统产品,辅之以标准化产品、集中化运营、线上服务等模式, 有效满足小微企业不同的金融需求。据悉, 今年在普惠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中,宁波银行“贷易融”备受小微企业欢迎。
为了提高对接效率,宁波银行持续推动小微企业全覆盖走访,通过借助“百行进万企”、“万员助万企”、“百地千名行长助企业复工复产”等专项行动,将普惠贷款政策及时传递给小微企业,让对接上前一步、流程加快一点。截至6月末,该行普惠小微企业客户户数超过5.5万户,较年初增加8000多户。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宁波银行还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针对小微企业开展“抗疫情,送关怀”主题活动,主动投放免息贷款,单户最高100万元,最长免息3个月。上半年,共发放免息贷款110亿元,惠及3.9万户小微企业。
以普惠金融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积累差异化的比较优势。可以看到,宁波银行在这方面的坚持已取得成效。截至9月末,公司资产总额达1.54万亿元,各项存款9267.37亿元,各项贷款总额6552.76亿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金融科技赋能,严控不良贷款
宁波银行在专注金融服务的同时,始终坚持“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的风险理念,将守住风险底线作为最根本的经营目标。
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影响冲击、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等外部形势变化,该行不断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坚持垂直集中的授信审批基础上,实施“4+N”风险预警、贷后回访、行业研究、产业链研究等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
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79%,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拨贷比4.08%,拨备覆盖率516.35%。良好的资产质量和坚实的风险抵御能力为公司轻装上阵服务实体经济、专注主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宁波银行称,未来,将持续完善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将风险关口前移,努力将风险成本降到最低;实施授信业务名单制引领,结合产业链研究,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提升风险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稳健发展。
来源:第一财经
http://finance.eastmoney.com/a/202012041726300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