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县域、服务社区、服务实体经济的“五个服务”市场定位,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对象大众化、服务产品差异化、服务平台普惠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网络覆盖化,让普惠金融深入城乡每个角落。但从现阶段发展看,无论从普惠金融的供给、产品丰富度,还是从外在政策环境看,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影响普惠金融的推广应用和可持续发展,应予关注。
一、发展普惠金融的成本较高。“业务散、成本高、风险大、利润薄”是普惠金融的显著特征。作为信用社坚守农村市场、机构网点覆盖城乡、服务触角延伸乡村,带来的可能是风险高企、负重经营,交易成本、管理成本、资金成本等相对较高。
二、金融产品推广的后劲乏力。农村金融产品单一,新业务新技术推广乏力,运用效率成效不高等是阻碍普惠金融发展重要原因。如对安装布放在农村地区的POS机具和助农取款设备,因宣传推广、消费观念、客户素质等因素,开发、推广、运用的电子银行类新业务认知度、使用率、普及率均不高。
三、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表现在一方面农村金融法律不全。现有的金融法律基本上都是针对城市出台的,对农村金融这一庞大的市场却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和保护;另一方面金融生态环境不优。农村信用环境欠佳、农村金融信贷风险较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大等。
四、普惠金融的配套政策不足。对发展普惠金融的主力军信用社来讲,对风险补偿机制、奖励补贴机制、支农税收政策等均缺乏长期系统的政策扶持,严重消弱了信用社为小微企业、农户等弱势群体服务的能力。
https://www.360kuai.com/pc/94f075faf2cb3c901?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