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孙国峰: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与监管

 

普惠金融的思想与包容性金融一脉相承,其精神实质是立足于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社会各阶层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重点在于“广覆盖”,而非“优惠”。

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事实上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可持续,即金融机构经营的可持续与金融服务对象的融资成本负担可持续。这两方面相辅相成,才能促使普惠金融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而联结这两方面的经济参数就是金融服务的价格,也就是利率一定要合理。

中国政府为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遇到的定价难题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等措施。同时,央行也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支持。央行的再贷款政策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流动性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和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信贷支持再贷款中的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等都是通过央行给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进而扶持微弱群体的措施,此外,PSL (抵押补充贷款)等措施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些政策都建立了台账,可以进行追溯。

这些信贷支持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很多国家,比如英国、日本、韩国都有类似的政策,其核心思想都是央行通过 “Funding for lending” 来对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进行支持。

这些再贷款政策在商业银行具体执行时需要做到“精准”。央行会要求商业银行提供具体的放贷名单,以核实贷款对象是否是“贫困户”或“支持贫困户就业的中小企业”等。此外,在政策实施时,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配套建设,如风险补偿机制、担保机制的建设。这些措施能帮助农信社等银行类金融机构在覆盖风险的基础上,对农民、小微企业等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实现两个方面的商业可持续。

数字技术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解决资金价格问题的可能性。目前很多国家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肯尼亚、印度及孟加拉国等。中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建设了助农取款点,目前村级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4%。这些助农取款点可以提供诸如支付、取款、贷款申请资料录入等一些金融服务。

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方面,数字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第一,可以促进个人及企业信用形成价值;第二,可以扩展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第三,可以提高金融的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第四,可以使得金融服务机构更好地掌握客户信息,如交易数据、现金流,辅以其他信息,如教育行为、消费行为等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其信用水平。第五,可以进行精准识别,从而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如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手机的陀螺仪功能获取车主的驾驶行为信息,从而对其进行准确定价。

当然,数字技术在促进普惠金融服务改善的同时,也存在风险。第一类是金融本身的风险不会因为数字技术的引入而消失,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第二类是数字技术带来的新风险,包括数字技术系统的安全与信息安全、资金安全三个方面。总地来说,将数字技术引入金融系统之后,金融系统的风险可能会加大,因为其传播速度快,对预期及信心影响比较大。这就需要对数字普惠金融进行很好的监管。

从市场参与者角度来看,为了市场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可预测的、公平的监管框架。该框架可以提供明确的市场规则,能够建立公平、平衡的竞争环境。从监管者角度来说,要平衡好鼓励创新与管理风险之间的关系,有效地识别风险。

监管框架的建设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要确定数字普惠金融行业的监管准则,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多层次监管机制,实现风险全覆盖;第二,要建立适应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并存的长效监管机制,进行“穿透式”监管;第三,积极研究探索分类分级监管。

宏观监管方面,主要是实施宏观审慎评估(MPA),将数字普惠金融纳入该体系。目前很多国家对Reg Tech(监管科技)都非常重视。数字技术的运用会改善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但也会加剧金融机构与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Reg Tech最初是由大的金融机构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同时进行监管套利。这种技术可以很方便地发现监管空白,从而进行套利甚至跨境套利。此外这种技术还可以更高效地识别风险,从而规避风险。

但是这种技术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对于监管机构来讲是巨大的问题。一个解决办法是将这种监管成本内部化。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发展及风险控制的需求,存在着建设Reg Tech的动力。而监管机构需要对金融机构的Reg Tech进行质量控制,也就是需要进行最终验收。这种互动式的监管方法有助于实现一个良好的监管生态,既避免了财政的巨大投入,也提高了效率。

市场化的金融机构建设Reg Tech技术进行自我监管,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因为市场化机构总是存在着趋利的倾向。国际上目前解决监管难题的一个方法是强调“负责任地创新”,用自律的理念来约束自身发展带来的社会负的外部性,构建良好的金融与监管生态。另外一个解决办法是通过竞争机制来约束金融机构,通过竞争,辅以其他,如区块链技术来构建相互制约的金融与监管生态。

此外,在监管中还可能会在未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用来监管金融市场的交易等。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加人工智能,可以在对交易数据穿透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监控,同时可以识别一些本来被认为不是很重要的风险源头,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

对于数字技术或者金融科技是否会带来系统性风险,国内外看法不一。国外可能并不是非常担心其带来系统性风险。而中国因为本身人口多、金融市场比较大、金融科技比较容易盈利,从而产生了很多市场主体,使得金融服务覆盖面扩大。一旦某些市场机构出现问题,会牵涉很多社会群体,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系统性风险的特征。

当然,监管技术的发展也要依赖于国际合作。目前央行已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说明Reg Tech等监管技术得到了高度重视,而防范金融风险事需要全球范围的共同努力。中国作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领先国家,需要与国外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来源: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作者:孙国峰(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孙国峰: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与监管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