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政府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推进发展“三农”金融服务。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遭受新冠疫情的重大冲击,各类政策正在以超长力度支持普惠金融的稳定发展。一方面,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涉农信贷和保险业务量普遍有所上升,但就绝对水平来看,涉农贷款及保险仍属于小众业务,规模占总体业务规模的比例仍远小于其他行业。
对此,毕马威推出《浅析涉农业务银保合作的发展之道》报告,通过分析涉农银保合作的现状、局限与不足,对银保合作的未来发展模式提出建议。毕马威认为:在金融混业经营和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应该抓住金融科技发展红利 ,积极开展涉农产品优化和合作模式创新,转变涉农业务由政策导向到市场导向,并由此实现共赢。
涉农银保合作的模式与困局
从参与主体的角度,目前涉农银保合作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模式:“商业银行+政策性保险”模式、“商业银行+商业保险”模式、“政银保”模式、 “保险+期货+银行”模式。
需要认识到的是,受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目前涉农银保合作基础尚不牢固。根据29家上市银行2019年年报数据,大型国有银行及商业银行涉农贷款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多家银行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在市场环境方面,我国农业生产者整体的保险意识还相对薄弱,除在部分沿海发达地区以外,大多数农户对保险业务还是知之甚少;在产品结构方面,尽管目前保险公司已经提供了多种涉农保险业务,但农业贷款信用保证保险仍然为银保合作产品的主流;在发展程度方面,我国自2007年开展农业保险政府补贴试点以来,覆盖的地区及保险标的逐年扩展,但就整体农业经济而言,政府补贴的覆盖率仍然较低;在合作机制方面,因为合作双方的目标不一致及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多对多”的合作模式就限制了银保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探究面向未来的发展之道
毕马威在报告中提出了以下发展建议: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高银保合作深度;加大对农业生产者金融知识的培训;开发和创新银保合作产品;顺应时代发展、引入前沿科技手段。
对此,毕马威中国金融业审计合伙人窦友明表示:“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身客户数据丰富、与保险子公司沟通协作更加便捷等优势,积极联合保险子公司开展涉农保险产品创新。对于未控股保险子公司的商业银行,在拓展农村保险市场过程中,打造适应当地特点的银保合作共有平台,并改变原有的单一代理销售模式。此外,商业银行可在涉农业务银保合作中积极利用农村客户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助力涉农金融产品创新。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亦可与农户签订协议,允许获得生物资产监测数据,搜集气候、环境、灾害、政策等信息,应用AI智能监控提升农业风险管理能力。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还可运用“云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化农险,通过科技赋能农险实务流程再造和运作模式变革,实现农业保险实务信息化、管理数据化、决策智能化。”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晓东
https://www.360kuai.com/pc/9877181a091e95328?cota=3&kuai_so=1&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