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疫情的不利影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从供给端来看,金融机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获得了更有利、更有力的政策支持。首先,人民银行实行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累计释放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资金约9000亿元,将普惠金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并降低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20个百分比。
银保监会鼓励金融机构对虽受疫情影响但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通过调整还款付息安排、适度降低贷款利率、完善展期续贷、衔接等措施进行纾困帮扶。以上举措不仅为金融机构注入了流动性,降低了其资金成本,也促进了金融机构更多更好地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其次,银保监会推行无接触贷款计划,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拓展线上金融服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和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和场景,这促进了金融机构线上业务的发展,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数字化程度。
最后,工信部也明确将进一步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围绕5G网络、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新动能,这极大地激发了金融机构发展数字金融业务的热情,推进数字技术和数字产品的创新发展。从需求端来看,弱势群体使用数字金融服务的能力得到了恢复甚至加强。
为降低疫情冲击,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迅速推出了减税降费、社保减免、生产补贴等措施,积极帮扶各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一些省市通过发放网络消费券、给困难民众发放现金补贴等形式刺激消费需求,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一些有责任感的企业则推出了减免租金、延长账期、降低售价、发放消费券等优惠政策,降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消费者的成本,帮助经济尽快回归正轨。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市场需求,由于很多措施通过数字化形式推进,还迫使弱势群体提升了数字金融的使用水平。
02.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疫情虽使中国经济被迫按下暂停键,但也意外地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一是发掘了潜在的客户。受疫情影响,部分从未有过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可能出现临时性资金短缺,而医药器械、生鲜配送等行业及其上下游经营者可能扩大经营而产生资金需求,这为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发掘了大量的潜在客户。二是出现了需求反弹。疫情缓和后,已经出现了“抢工复产潮”“报复性消费”等现象,农户积极备耕备产、农民加快返城务工、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积极筹备开业就是最好的证明,由此带来更加强劲的投资、信贷等金融需求。三是增强客户黏性。
疫情爆发以来,很多金融机构勇于担当,“雪中送炭”,将更多的资源向缺乏金融支持的小微企业倾斜,并通过简化业务流程、延迟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帮助客户应对疫情冲击。四是激发内生变革。此次疫情充分暴露了金融机构在业务流程、风险防控、产品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其更加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为其进行全面的转型、变革提供了动力。
03.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
疫情时期,数字技术在疫情防控、生产生活保障、复工复产等各个环节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的加速普及。数字技术除了助力疫情防控外,还可能推动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民众行为模式的转变,加速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为应对疫情冲击,金融机构加速推出“线上金融服务”,利用数字技术搭建“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加速线上服务对线下服务的替代,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
疫情下我国形成了数字化全民参与的格局,加快了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04.科技赋能金融速度加快
疫情之下,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这种现实的约束为科技赋能金融提供了新的、更多的场景,促使金融机构加速发展和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积极探索各类非接触式金融服务渠道,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事实上,受疫情影响,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具体而言,一是依托5G、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疫情期间人们在线购物的频率、规模均大幅增加,网络支付、网络借贷、网络理财也因此变得更加普及。二是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风控模型的发展,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银行以及财货通等金融科技企业则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规模,成为疫情期间一些有贷款需求者的首选。三是得益于AI技术的发展,封闭在家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都可以利用智能投顾购买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智能客服中心与远程银行“照常营业”,非接触式服务得到广泛推广。
与此同时,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为代表的数字金融平台与“支付宝健康码”“微信抗疫服务”等数字管理系统紧密配合,为人们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受到了普遍欢迎。总之,疫情没有阻止数字技术的发展,反而促进了原本“孤岛般”的个人大数据的整合和线上办公、购物、培训等活动的广泛应用,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https://www.sohu.com/a/415910130_10004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