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倡导普惠金融,更是出台很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银行业广泛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从而壮大我国实体经济规模,但是笔者发现,各家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时,往往重“实惠”轻“普及”。笔者认为,只有在“普”字上下功夫,才能“惠”及更广泛的人群,才能牢牢把握党和政府推广普惠金融的根本。
“普”是各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扩大,各大银行尤其是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所以国内各大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应该将更多金融资源分配给更多的贫困人群,为党和国家的扶贫攻坚大计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普”是银行业化解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普惠金融每笔贷款金额都较小,不易形成风险集聚。因此,普惠金融具有天然分散风险的优势。同时,普惠金融客户群体比较分散,借贷方式操作灵活,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也较小,即便出现逾期或不良贷款,各大银行也能依靠技术手段进行精准催收,并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批量处理,达到较好分散风险的效果。所以,在“普”字上做文章,也是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普”是银行发展数字金融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数字金融正在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数字金融本身需要实现客户获贷的批量化和客户的个性化、分层化,而这恰恰是普惠金融客户的本有特性。因此,实现数字金融的更好、更快发展,就必须依托普惠金融广泛的客户基础。
总之,“普”和“惠”相互相成,只有紧紧抓住一个“普”字,才能真正实现政府、银行、弱势人群三者共赢的良好局面。
来源:焦作日报
作者:孙阎河
http://epaper.jzrb.com/html/2020-08/27/content_6058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