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支付行业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228.6亿笔、208.4万亿元,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128.8亿笔、2133.4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笔数首次超越互联网支付,标志着中国零售支付市场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与此同时,贴合跨境贸易和人员往来支付需求,跨境支付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7)》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上的表示,鼓励支付行业”走出去”开展市场化经营,在所在国家支付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利用金融科技成果推动互联网支付、手机银行等业务的本地化发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提供多渠道、广覆盖的支付服务,实现支付行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提升金融普惠水平。
近年来,中国支付体系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支付服务场景日趋丰富,支付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以“云闪付”、条码支付等为代表的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
范一飞表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以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系统为基础、非银行支付机构和特许清算机构业务系统为补充、国内支付与跨境支付并驾齐驱的多层次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在服务功能和处理效率等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贸易和投融资合作不断增长、文化教育交流和旅游合作不断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各项业务和人员往来必将日益密切,对跨境零售支付的需求也必将不断提升。范一飞表示,中国支付行业完全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延伸支付网络服务范围,以安全、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务支持沿线国家间的人员往来。
近年,人民银行不断完善与外国中央银行的交流合作机制,深度参与支付行业的国际治理,加强各类双边、多边对话合作,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提高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广泛传播中国经验。例如,去年中国担任G20主席国期间,以中国经验为蓝本,积极推动出台《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其中在梳理总结中国支付体系建设特别是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合理融入并上升成为国际公认原则,引导国际社会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普惠金融发展。
范一飞称,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支付与金融基础设施联通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人民银行鼓励支付行业创新技术并推行通用标准,特别是引导行业各方发挥工匠精神,注重总结、善于提炼,在输出支付服务的同时打造能够引领国际支付行业发展的业务与技术标准。”
他援引中国银联的例子称,中国银联积极推动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标准、系统建设等方面合作:向亚洲支付网络联盟(APN)授权银联芯片卡技术标准;承建的老挝国家银行卡支付转接系统(LAPS)保持平稳运行,帮助老挝实现了境内发行银行卡的联网通用;与泰国主要银行合作建立泰国本地银行卡转接系统,助其创建自有借记卡品牌TPN。
目前,中国银联跨境受理网络已遍布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8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实现银联卡受理,与俄罗斯、中亚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开展发卡合作。中国银联基于银联卡网络积极开拓移动支付等新兴业务领域,为各国企业和居民提供了优质、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务。同时,一些支付机构的境外拓展也不断发力,凭借支付服务输出、技术输出,为印度、印尼、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本地版非银行支付服务产品,协助建立了面向本国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推动了当地零售支付服务市场的发展。
近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在大力拓展”走出去”,目前,支付宝已接入欧美、日韩、东南亚、中国港澳台等22个国家和地区,微信支付已经在全球12个国家落地。
来源:财新网
http://finance.caixin.com/2017-05-18/10109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