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董希淼:着力提升中国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

 

普惠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

那么,中国2019年普惠金融实际发展情况如何呢?2018年10月首次推出的“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揭示了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近日,该指数发布第七期成果,从融资指数、服务指数、发展指数、营商指数等四个维度衡量普惠金融发展情况。结果显示:2019年四季度小微企业融资供给上升明显,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稳步增强;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持续下降,营商环境有所改善,小微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满意度有所回升。不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略有下滑。

从融资指数结果来看,小微企业融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都在上升。供给指数为141.88点,较上季度上升9.83点,上升明显;需求指数为112.32点,较上季度上升0.82点。令人高兴的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融资风险已经较长时间下降。其中融资成本连续六个季度下降,本季度价格指数为88.28点,较上季度下降2.26点;融资风险连续八个季度下降,本季度风险指数为91.66 点,较上季度下降10.20点。

从服务指数结果来看,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可能性略有下降。本季度可得指数为147.44点,较上季度下降2.88点。分行业来看,五大行业可得指数均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小微金融服务覆盖面在快速提升之后,进一步扩大遭遇瓶颈。不过,小微金融服务满意度仍然有所上升,本季度质量指数为112.95点,较上季度上升3.09点。

从发展指数结果来看,本季度指数小幅下降,为50.54点,较上季度下降2.52点。虽然有所下滑,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中,活力指数为51.80点,较上季度下降2.84点;成本指数为56.63点,较上季度上升0.67点;信心指数为55.61点,较上季度下降1.18点。活力指数、成本指数、信心指数都处于景气状态。不过,订单指数处于不景气状态,指数为36.39点,较上季度下降7.59点。

从营商指数结果看,本季度略有上升,为57.67点,较上季度上升0.29点,处于景气状态。分行业来看,制造业营商指数较高,为58.66点,较上季度上升0.08点。分区域来看,山东营商指数较高,为58.98点,较上季度上升0.57点。

与此同时,“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疫情专题报告也同步发布。报告显示,在资金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企业更偏向选择“银行贷款”融资方式。对于没有选择银行进行融资的企业,“高门槛、手续复杂”仍然是他们的主要顾虑,降利率、提额度是企业主对金融机构的主要诉求。

2020年是中国《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落实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要求、构建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加快对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措施。2020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普惠金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同时将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阶段性下调20个百分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这一要求,是综合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大型银行服务能力等因素后作出的,有助于做好“六保”工作,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激发市场需求和活力。

5月29日,新华社公布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部分,有两处修改:第一,“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修改为“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鼓励银行敢贷、愿贷、能贷,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利用金融科技和大数据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精准性”,突出对银行的正向激励以及金融科技应用。第二,在“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后,增加“打击恶意逃废债”表述。这些要求旨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总之,上述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鼓励金融机构释放更多信贷资源,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增加普惠金融领域信贷投放,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和能力,在特殊时期以更大的力度服务小微企业,将疫情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更好地保市场主体、保居民就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一步,应从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激励约束机制,为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推动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主流银行与互联网银行、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合作,加快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特别是,要积极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将金融科技新模式、新成果用于服务小微企业,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探索数字小微金融,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之路。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走访、培训,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金融服务供需匹配的精准度。

来源:中新经纬

http://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6041510259643.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董希淼:着力提升中国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与水平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6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