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重庆农商银行:推出“1+2+N”普惠金融服务到村行动

 

近日,笔者在全国首家A+H股农商行、重庆本土最大的涉农贷款金融机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A股代码:601077.SH;H股代码:03618.HK)获悉:该行坚持打造普惠金融不动摇,积极加快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建设,以“改善群众体验度、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宗旨,推出“1+2+N”普惠金融服务到村行动,致力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档升级。

据介绍,今年6月,该行在人行重庆营管部的指导下,制定出台了《“1+2+N”普惠金融服务到村行动方案》。所谓“1+2+N”是指:围绕普惠金融“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居),综合金融服务不出乡(镇)”,打造1个普惠金融基地,建设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站、普惠金融知识宣传站2个站点,搭载N个普惠金融服务到村行动计划。具体推进目标是:从2020年至2025年,有规划有步骤建立涵盖所有行政村的普惠金融基地。

据悉,2019年10月,重庆农商行积极响应人行重庆营管部号召,由该行巫溪支行率先在巫溪县红池坝镇茶山村打造了全市第一个普惠金融基地——茶山村普惠金融基地。笔者发现,茶山村距离红池坝镇政府13公里,属深度贫困地区,全村5个社,有339户、1214人,其中建卡贫困户62户、254人。据了解,该基地作为重庆农商行“幸福家园暨普惠金融基地”率先投入使用的服务点,在基础设施配置上满足了“十个一”标准,主要包括:一块服务点标牌、一张业务柜台、一台银行卡受理终端、一台验钞设备、一个保险柜、一台电视机、一张业务介绍、一张安全提示、一本登记台账、一张书柜,是一个集金融综合服务示范站、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金融知识宣传站为一体的普惠金融服务基地。该基地自2019年10月运营以来,截至2020年6月末,共计办理转账、存款、取款等基础金融业务超过1800笔,有效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常态化的基础金融服务和金融知识宣传服务。

重庆农商行响应人行重庆营管部号召,打造全市第一个普惠金融基地——茶山村普惠金融基地。图为该基地金融知识宣传站一角

据介绍,在《“1+2+N”普惠金融服务到村行动方案》具体推进过程中,该行按照普惠金融“服务到村、帮扶到户、惠及到人”的总体原则,建好五项机制,做细做实普惠金融服务。五项机制主要包括:

——搭好台子,建立“政银”联动的普惠金融机制。 联动地方政府,搭建“有场地、有影子、有示范”的普惠金融基地,打造“金融基地+金融服务+金融宣传”的三位一体平台,形成让政府放心、银行关心、百姓欢心的“政银民”普惠金融服务。其中,“有影子”是指,聚焦普惠金融知识宣传站,将行内创新推出的渝快付、渝快贷、渝快生活、手机银行、商户二维码等特色产品一一展示出来,让村民百姓看得到、体验到、常用到。

——亮出牌子,构筑公开透明的服务监督机制。围绕“亮牌服务、普惠大众、接受监督”的金融服务准则,实行普惠金融基地对外挂牌制度,亮出“普惠基地、金融服务、客户经理”牌子,同一基地配置统一规格、统一型号、统一样式的亮牌工程。

——编制册子,架起服务村民的桥梁堡垒机制。围绕普惠金融基地运营,编制“金融知识+服务标准+对外宣传”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员工行为、制度汇编”手册,确保编制册子“服水土、接地气、益大众”,让村民百姓去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

——找准路子,突出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机制。聚焦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乡镇普惠金融基地建设,找准“点、线、面”普惠金融路子,融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三社融合”发展重点路径,真正实现“根植地方、服务大众”的农商行情怀。

——用活票子,做实金融服务的长效扶持机制。构筑“输血+造血”的普惠金融模式,发挥“创新金融产品、用好支农政策、筑牢乡风文明”的扶持优势,加大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乡镇村民百姓用活政策篮子、摘掉贫困帽子,达成村民百姓得实惠、挣票子。

据悉,以上只是重庆农商行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的一个剪影。笔者了解到,多年来,重庆农商行一直将打造普惠金融视为义不容辞的国企责任,在强化金融服务保障的同时聚焦支农支小,矢志做“三农”、小微企业成长壮大的“助推器”。截至2020年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600亿元,约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额的30%;在全辖40多家分支行设置小微办贷机构900多个,小微客户经理突破2200人,形成覆盖全市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络,小微企业贷款超过12万户、余额近1500亿元。

https://www.sohu.com/a/407582636_135869

转载请注明来源:重庆农商银行:推出“1+2+N”普惠金融服务到村行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