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忧心忡忡,又信心满满。
今年春节,对于厦门市周先生来说实在是有点困难。往年春节总是他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也是他一年最为重要的回款期。然而今年春节,由于疫情原因,他的餐厅在1月20日就暂停营业,一笔300万元的小微贷款眼看就要到期……
这样的情形恐怕不只发生在周先生这一位小微企业经营主身上。自疫情发生以来,金融管理部门群策群力,保障社会民生和重点领域金融供给。近日,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加强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响应,不少银行表示,将继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在保持贷款增速的同时,切实落实综合融资成本压降要求。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让小微企业主充满了信心。
民营小微脆弱性凸显
“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民生银行客户经理小张主动联系了我。他告诉我,民生银行在疫情期间专门针对小微企业制定了征信保护方案,对因还款违约产生的罚息还能视情况给予减免。真的让人感动。”周先生告诉记者,在逾期3天后,民生银行厦门分行在网点都暂停营业的情况下,紧急调派工作人员特事特办,帮助他顺利完成还款及转贷手续。
这样的金融故事正在不断发生。疫情之下,民营小微企业由于其自身天然的脆弱性受冲击明显。
“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的行业主要是消费领域,例如餐饮、零售、娱乐、旅游等行业,这其中又以民营小微企业居多。”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疫情将给民营小微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带来一定考验。
武雯认为,一方面,疫情的发生对民营小微企业恢复生产、营收增长带来冲击,相应带来订单延期、合同违约等风险;另一方面,防疫期间的卫生防护成本有所上升,加之员工、租金等刚性支出的存在,包括融资在内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保障亟待加强。
事实上,早在《通知》发布之前,1月26日,银保监会就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强调,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鼓励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防疫相关小微融资优先保障
疫情当前,如何加大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成为关键。
目前来看,多家银行相继推出专项方案,对疫情防控相关行业贷款执行最优惠利率。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介绍,目前,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渤海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表示,对湖北省内普惠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在现有利率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除了给予利率优惠外,银行业还加大对防疫企业实施定向信贷支持。工行表示,对湖北地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贷款及办理“医保贷”的药店,利率在目前市场较低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优惠。邮储银行海南分行也表示,将积极应用金融科技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积极引导客户开展线上操作,在保障做好普惠贷款总体规模的同时,优先保障防疫相关小微企业贷款规模。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民生银行采用电话、微信等线上方式对小微客户进行回访慰问,一方面关怀企业主家庭及员工健康、客户疫情防控情况、生活需求、复工经营及金融需求情况;另一方面介绍特定时期的贷款政策、专项金融产品、网点营业时间及线上服务方式,尽力为小微企业复工生产提供方便。
渤海银行则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小微企业服务方案,主动筛选疫情防控企业名单,营业网点直接对接小微企业,对还在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及其他金融服务,切实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银行业金融保障不断完善
抗击疫情仍在继续,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保障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下一步,银行业应采取哪些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强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
武雯认为,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仍然要充分发挥“头雁”作用,进一步提高站位、转变经营理念,下沉服务重心,建立和完善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经营机制,差异化信贷业务的风险容忍度,并做好相关风险预警机制。深度应用金融科技,充分发挥其在贷前、贷中、贷后的风险管控优势,全面提升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质效。另一方面,小型银行应更加突出自身的经营特点,坚守服务“三农”和小微的定位,更加聚焦地方经济、小微企业等,进一步发挥适合小微企业、民企的销售优势,优化基层服务,创新风控制度等,与大型银行开展错位竞争。
截至2019年末,银行业的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7800亿元, 特别是2019年11月份增长显著。其中,大型银行制造业全部贷款、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余额均明显高于上年同期。“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疫情的发生将在短期内给部分制造业企业带来一定冲击。”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探索专门制定针对制造业贷款的制度办法和信贷计划,创新制造业贷款考核奖惩机制;通过加大发债、上市等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在获得融资的同时,稳定企业杠杆率。此外,还要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意愿和能力。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记者 赵萌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gc/sd/202002/t20200207_17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