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德州农商银行以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为目的,坚守面向“三农”、小微企业和社区家庭“三个面向”的市场定位,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助力乡村蝶变。截至8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达53.29亿元,占各项贷款的59.2%。
以“产业龙头”引领现代农业
德州农商银行借力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高擎普惠金融服务大旗,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不断加大涉农信贷品种创新,打造“互联网+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以产业链视角,将服务范围沿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延伸,全力服务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该行紧抓全省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的重要机遇,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借鉴推广“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大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结合企业运营状况,量身定制“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深度开展银企对接,设立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在贷款审批环节,该行按照“急事快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对评级授信企业实行快报快批,真正实现企业融资的“短、平、快”。在持续支持“三农”不放松的基础上,对辖内龙头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大力支持德州永盛斋扒鸡集团有限公司,目前该行共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贷款5400万元,有利地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建设。
以“特色产品”引领乡村发展
“我们能发展成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生态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企业,农商行的资金支持帮了大忙。” 运河经济开发区怡农专业合作社李总说。
结合国家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不断改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产品创新研发力度,优化利率定价方案。目前,已推出了“幸福家”农金系列产品——“双保惠农贷”“惠农消费贷”“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信保扶贫贷”等产品,服务范围涵盖农户家庭的综合消费、养殖、种植以及经营性需求。截至目前,该行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达到1405万元。
该行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贷款模式,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生态农业,引导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以黄河涯支行为试点,成立专营服务机构,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专营服务机构实施方案》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指引》,配备专职客户经理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调查、授信、放贷,积极与镇政府对接,以“金融机构+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扶持东顺、怡农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5个,共发放专业合作贷款1405万元,激活现代农业金融服务链条。
以“互联网金融”贷动乡村发展
今年以来,德州农商银行持续开展“社区金融夜校”,延伸“惠农”服务内涵。创新活动方式,邀请镇政府、畜牧业养殖专家及种养大户参加,组织开展具有特色的宣讲活动及专业知识讲座,采取“一张卡、一本书、一堂课、一次会”的方式进行,即“金融夜校卡、普惠金融读本、金融夜校课堂、普及金融知识会议”,授课内容包括理财业务、“家庭亲情贷”贷款产品、信e贷、智e购等金融知识、惠农政策、致富信息等,从信贷、存款、理财、便民、增值5个方面入手,以家庭存、贷款及生活需求为切入点,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受益群众4500余人。
该行不断打造‘互联网+农业产业链’模式,推进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加快“微生活”“智e购”“扫码付”互联网支付体系,从营销激励、特色活动、宣传推广三方面发力,丰富“智e购”秒杀、一元购、感恩回馈等优惠活动内容,构建“互联网+金融+农业”信息化发展格局,拓宽农产品、农业加工品等网络销售平台。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该行立足于打通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后一公里”,依托现有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等载体,打造一批智慧型、便捷化普惠金融服务点,提供“人工+自助+互联网金融”综合化服务,及时满足乡村居民对现金存取、转账汇款、补贴领取、生活缴费、交易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的需求,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来源:大众网德州·海报新闻
作者:孙海敏
http://dezhou.dzwww.com/caijing/news/daytop/201909/t20190927_17113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