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前三季度,国际形势晦明难料,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环境也更加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商业银行在关键时期如何实现战略转型值得关注。而在这个时候,看到华夏银行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华夏银行给出的答案让人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华夏银行总资产达到30,217亿元,较年初增长12.73%;实现营业收入618.79亿元,同比增长22.23%,比去年同期快21.16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44亿元,同比增长5.04%;成本收入比28.39%,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华夏银行信用卡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金融市场、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增速均超过40%;贸易金融业务当年国内信用证业务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国际结算业务量突破1000亿美元,创同期历史新高。除此之外,资产托管业务规模较年初增长27%,在27家托管银行中增幅排名第一、增量排名第二;理财产品规模增速超过30%。
由此可见,华夏银行全行呈现出规模增长、结构向好、成本下降、内控提升的良好态势,同时该行营销机制、全面风险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也在有序推进中。长期以来,华夏银行一直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推动业务转型发展,最终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实事求是来看,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有着其自身的发展特殊规律。但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创新和形势发展变化,银行市场壁垒逐步降低,客户获取信息来源增加,信息获取成本下降,而作为支付中介和融资中介的商业银行其原本具有的金融中介优势也在逐渐减弱。信息技术和金融科技创新强烈地冲击和改变着社会居民,尤其是金融消费者、数字时代出生和成长起来的青年消费者等群体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状态和偏好。
所以,无论从国外形势还是从国内状况都可以看出,经济下行使得银行持续盈利变得艰难,连同资产质量也承受压力。特别是债券信用分层、银行信用分层、违约常态化以及5G金融革命的到来,都将对银行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叠加了这些因素,我国的各家商业银行的确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急需转型。
事实上,能够洞察先机、与时俱进的商业银行,将会加快创新步伐,发挥其客户、资金、人才等优势,不断推动传统业务转型升级,在部分功能被替代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和创造新的服务功能和服务领域。通过持续创新和转型,商业银行不断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直接或间接地促使银行的传统功能发生转变。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值得肯定的是,华夏银行早就将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 实施战略写入企业发展纲要,并细化了“三中”业务定位,即,公司业务以中小企业客户为主要客户群体,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包括融资、结算、财富管理、企业咨询等在内的全民金融服务,做中小企业客户的主办银行。实则看来,这是一条康庄大道,也是一条能够越走越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前三季度,华夏银行业务转型步伐持续加快,一批新产品、新业务正成为新的增长点。例如,该行推进零售业务转型,落实国家普惠金融政策,个人贷款和普惠贷款占比分别较年初提高。其中,普惠金融条线加强专项激励和网贷项目管理,三季度末小微企业“两增”贷款余额首次突破千亿元,而个人业务条线加强与重点消费贷款平台合作,这样的方式也加快了个人贷款线上化。同时,华夏银行与交通部路网中心开通总对总ETC业务,成功晋升为第一家ETC上线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ETC签约客户较年初增长近22%。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华夏银行金融科技战略重点工程按期开展,加强业务需求导向,推进客户体验建设,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基金运用。15项重点工程有序推进,80%的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均已实现阶段性成果的落地。
正如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经提及一本名为《Bank3.0》的书所说,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Banking is no longer a place you go,but something you do)。套用这句话,我们要说的是:未来的银行将不会只是资金中介,而将更多的向服务中介转变,并成为金融服务的综合提供商,而华夏银行正在向这一方向变革升级和发展。同时,在华夏银行今年的三季度报告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些迹象,所以我们可以对其更多关注,并且对于其的变革进取乐观其成。
http://www.sohu.com/a/225949003_9997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