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白当伟:从指标数据看我国普惠金融的今天和明天

 

根据《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第八部分“组织保障和推进实施”安排,规划实施“由银监会、人民银行牵头”;根据规划第四部分“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中第三条“建立普惠金融统计体系”要求,“在整合、甄选目前有关部门涉及普惠金融管理数据基础上,设计形成包括普惠金融可得情况、使用情况、服务质量的统计指标体系,用于统计、分析和反映各地区、各机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建立跨部门工作组,开展普惠金融专项调查和统计,全面掌握普惠金融服务基础数据和信息。建立评估考核体系,形成动态评估机制。从区域和机构两个维度,对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督促各地区、各金融机构根据评价情况改进服务工作。

本文根据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处长白当伟日前参加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时的发言整理,从普惠金融指标数据的角度介绍了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努力方向。

一、人民银行建设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基本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第一部国家层面的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近年来,人民银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基础性、开拓性的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为什么要建立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呢?我们是想把对普惠金融的监测评估从定性阶段向定量阶段推进。所以,建立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有利于监测、评估全国和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普惠金融国际比较,以及更有针对性地发展普惠金融。

在国际上有很多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比如说,二十国集团(G20)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等等,是我们构建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重要参照。

二、从指标体系近几年填报所反映出的我国普惠金融稳步发展的总体情况

从2017年开始,人民银行已经连续三年在全国开展了普惠金融指标的填报和分析。从指标体系填报的数据看,我国普惠金融继续稳步发展,这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金融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银行网点已覆盖绝大部分乡镇,银行网点的乡镇覆盖率已经达到96.3%,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98.2%,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已基本打通。这是因为乡镇基本都有金融机构的网点,村级基本可以享受到基础金融服务。同时,助农取款服务点与电商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全国每万人拥有的ATM和POS机具数量稳步增加,支付市场环境持续完善。

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广泛普及,使用活跃度有所提升。在过去一年,全国有88.64%的成年人拥有活跃使用账户,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持续快速增长。近半数成年人购买过投资理财产品,农村地区居民投资理财的意识也有所提升。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各地积极稳妥推进移动支付等现代支付工具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全国使用电子支付成年人比例已经超过了80%,这是根据我们最新调查的数据反映出来的。其中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和银行业机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最为迅速。数字技术与金融融合速度加快。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已较广泛使用,服务目标群体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不断完善。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状况继续改善。企业法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持续平稳增长。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稳步推进,银行账户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系统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举措,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增长迅速。

三、我国普惠金融继续稳步发展中需要加以关注和解决的一些问题

对乡村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还要加强。农户生产经营贷款等涉农贷款指标增长放缓,这可能会制约乡村振兴及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对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还有进一步改善空间;支持小微企业获得和改善金融服务状况的制度环境,如动产担保制度等需加以完善;围绕小微企业的相关保险产品和服务还需要进一步丰富。

消费者金融素养仍需进一步提升。虽然消费者金融素养较去年有所提升,但仍处于刚过及格线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

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的个人和企业法人数稳步小幅增长,但仍有较多自然人和企业缺少信用记录。小微企业和农户信用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信用档案建档数量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信息分散化、碎片化等问题也仍然存在。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因此需要从政策、标准、监管等多个角度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营造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

四、推进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

下一步,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普惠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将发展普惠金融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乡村振兴总要求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普惠金融市场体系、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加强对乡村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面向现代农业、特色农产品、农业产业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持续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满意度。继续发挥好“几家抬”的政策合力,落实好信贷、债券和股权“三支箭”政策组合。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运用替代性数据提升小微企业获贷能力,加强对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政策宣传解读及实施落地,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资金供需不匹配问题。

继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变资产。继续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培育诚实守信文明风尚。探索对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信用救助和重建,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信用意识,规范引导其参与借贷和融资活动。

持续深化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者保护。进一步健全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和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与德育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合力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

积极构建数字普惠金融良好生态。逐步完善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框架,加强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金融标准建设;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研究运用,构建“生态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数字普惠金融良好生态,一站式、全方位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点金工作室

作者:白当伟

https://www.hubpd.com/c/2019-08-07/863234.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白当伟:从指标数据看我国普惠金融的今天和明天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