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京东数科研究院:数字科技如何提高金融普惠性?

 

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普惠金融,一直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但传统模式很难解决普惠金融存在的痛点和难题,而数字科技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手段和驱动力,推动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

普惠金融发展面临诸多痛点和难题

根据《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的定义,“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同时指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

普惠金融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当前的中国尤其如此。一方面,2018年4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4%,连续3个季度下滑,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小微企业等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毛细血管,当前对于稳定社会就业有着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正从规模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型,这也就要求更多的依靠创新,小微企业作为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发展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提高。

实际上,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支持并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今年1月,央行决定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标准,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2月份提出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了“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等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

但在实际发展中,普惠金融面临许多痛点和难题,主要包括:一是小微客户缺乏抵质押物,难以满足传统金融服务对抵质押物的要求。同时,小微客户普遍缺乏征信记录,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难以满足传统金融服务的高标准。二是小微客户的金融需求通常小额、分散、细碎,金融机构搜集其信息的成本极高,而小微客户的单客收益较低,难以覆盖其成本。三是金融机构严格且繁多的流程化手续,难以适应小微客户对速度效率的需求。四是小微客户本身的复杂多变性也决定了其高风险性,传统金融产品的研发尽管十分严格稳定,但难以适应普惠金融的场景需求。

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很难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大大阻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普惠金融需要新的手段和驱动力。

数字科技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普惠性

京东数字科技认为,数字科技的本质是,以产业既有知识储备和数据为基础,以不断发展的前沿科技为动力,着力于产业经济与科技的融合,推动实体经济各行各业实现互联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最终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用户体验、增加收入和模式升级。数字科技使产业数字化的路径由“单边”走向“共建”,使产业数字化的结果从离线的“记录过去”转向在线的“预测未来”。数字科技是实现数字经济的手段,本身也是一个新的行业形态。

而数字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能够有效解决普惠金融发展的痛点,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数字科技能够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水平。受限于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模式,传统金融服务高度依赖客户的固定资产及征信记录,使得许多普惠金融需求难以被满足。在数字科技的支持下,金融服务趋向互联网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改变了传统金融服务对抵质押物的依赖,大数据风控等技术的运用,大大扩充了小微客户信用评估的数据维度,从而有效降低对征信记录的依赖,并大幅改善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效率。金融服务的能力得以提升,使得原来难以评估、难以服务的客户变得可能。同时,数字科技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降低普惠金融的风险水平,从而提高金融普惠性。以京东数字科技的“超脑-天策信用决策系统”为例,通过顶级的AI风控算法,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提升用户覆盖范围60%,同期风险下降50%。

二是数字科技能够改变金融服务的经济模式。在数字科技的助力下,由于成本效率的改善,使得原来不经济的服务变得经济。在传统模式下,受网点和人力承载能力和成本的限制,金融服务边际成本的下降存在较高的边界。这使得传统金融服务通常偏爱大客户,因为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较高,只有选择单笔金额较大的业务才能覆盖较高的成本,产生经济效益。这是基于成本效益的合理选择,但客观上使得许多小额金融需求难以被满足。而数字科技驱动的金融服务,边际成本趋近于零,使得过去数额型的规模经济能够转向数量型规模经济,即只要总量足够大,即使单笔金额很小,也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从而大幅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增加金融服务的覆盖性,扩展金融服务边界。

三是数字科技能够创新金融产品的研发模式。传统金融产品的研发通常是以机构为中心设计严格的流程指标以控制风险,通常会导致较为复杂的流程和较高的门槛,难以适应普惠金融场景需求。数字科技驱动下的金融服务,则是在遵从金融本质和既有行业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数字科技成本效率优势,针对不同的小微金融场景,快速试错并迭代优化,以不断寻找最佳产品策略方案,有效降低普惠金融服务的风险水平。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尊重既有经验的同时,并不局限于既有经验,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从而能够适应小微金融复杂多变的场景需求。

四是数字科技能够提升用户持续运营的效率水平。小微金融需求小额、分散、细碎等特征,大大增加了用户生命周期运营管理的难度。主要依靠人力和网点驱动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其效率、成本和能力水平,难以实现对海量小微客户的高频互动及持续运营管理。而利用数字科技,能够通过智能化客服、自动化管理、精细化运营等手段,提高小微客户持续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能够增加用户全生命周期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依然任重道远

数字科技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驱动力,但并不能天然的解决所有行业问题,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共同参与推动。在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监管上要严守政策红线,保护真创新、严打伪创新。普惠金融作为一个高难度、高风险的领域,需要监管给予更高的自由度,以有效推动行业创新。但需要防止一些机构平台,披着数字科技和普惠金融的外衣,进行高利贷、超利贷,乃至金融诈骗等违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这些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的伪创新,保护真正服务实体、服务长尾人群的真创新。

另一方面,行业发展需要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开放共享与合作。普惠金融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发展无法依靠单个机构的力量,必须依靠场景机构、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各方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更加专注于产业价值链上的某个环节,并以开放的心态充分进行共享与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行业效率,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许多底层数字科技能力前期都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许多中小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投入,就需要更多的与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借助第三方科技公司的能力补足自身能力的不足。而对于这些中小金融机构来说,其核心优势在于利用数字科技,结合自身对客群、地域差异、需求场景等的深度know how,进行本地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创新,以获取市场机会。

数字科技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技术应用与创新,也要注重思维模式的改变,才能真正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

来源: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

作者:杨才勇(京东数字科技研究院研究员)

https://www.toutiao.com/a6674816606045995532/

 

 

转载请注明来源:京东数科研究院:数字科技如何提高金融普惠性?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4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