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北京市法学会成立国内首家互联网金融法治研究会

4月8日,北京市法学会成立互联网金融法治研究会,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是全国第一家互联网金融法治研究会,将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现状、领域立法、行政执法、司法以及行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立法和修法建议,并为促进中国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法规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北京市法学会互联网金融法治研究会是首都互联网金融法治研究学术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及其领导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柔桑当选为会长,他表示,今后将重点围绕互联网金融法治意识的培育、国家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政策法规、行业自律在依法治理中作用、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法规制度完善、健全监管制度促进依法行政、以及互联网金融司法理论与实践等六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会将在学界、实务和监管部门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互联网金融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法律实施提供智库建议、承担相关任务,面向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高品质、多层次的法律服务。

“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需要通过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为经济发展助力,但同时互联网金融法治建设明显滞后。妥善处理创新与法治的冲突,即鼓励创新,又能坚守法治,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加强这方面的法治研究,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支持。”张柔桑指出目前互联网金融领域法治落后的三大表现:

一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大量法律空白。特别P2P网袋模式以及大数据金融等,法律依据大多是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法律法规,缺少专门性法规,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游走在灰色地带,有些甚至触碰了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的法律底线。

二是现有法律位阶较低,效力覆盖范围有限。一方面,现行涉及互联网金融的法规依据只有个别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也屈指可数,还有一些属于地方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大部分位阶较低,效力有限,稳定性差;另一方面,有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仅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的特定行业,其他互金产业、行业处理同类问题难以适用。

三是相关法律明显滞后,不利于行业发展需求。因此首都具有一支雄厚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学研究队伍,有庞大的研究资源和行业支撑。

会上,北京市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沈鸿表示,北京在第三方支付、P2P平台数量、交易金额都占据全国前列,互联网保险等多种业态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对于这一新兴事物,监管体系不够健全,风控手段比较缺失,现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北京市在打击违法犯罪的行动中发现,非法集资案例中以互联网金融为手段的占比约1/4,互联网传销、互助社等风险事件也越来越多。因此监管和法治必须跟上。

“既要鼓励创新,也要完善制度。”沈鸿表示,要厘清理清政府与市场、司法与制度的关系等。同时,对如虚拟货币、摩拜单车押金管理等共享经济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均需要对于现实问题抓紧研究,为创新业态和资金安全保驾护航。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多年来一直呼吁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软法治理、柔性监管,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动态合规。他在会上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监管,还需要法律保驾护航。在当前互联网监管的风险整治过程中,会暴露一系列更多的法律问题,需要法治研究先行,做出一些应对预案来。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监华桦表示,过去三十年中国金融发展已经从最开始的追赶学习走到了如今,互联网金融等很多领域走到了世界前沿,向西方国家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越来越少。未来金融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技术和金融业务的高度融合,从而形成一种业态。从技术角度来讲,金融需要面对大数据基础支撑下的深度分析、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改变交易环境和交易结构、以及人工智能在商业应用方面带来的巨变等。

“这背后产生的法律因素如果没有提前研究、制度设计,监管方面没有预案,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华桦举例需要注意的现象称:“比如过去金融机构采用新的技术可以找IBM等技术公司来实现,但是目前,大家发现最有影响力的核心技术更多地出现在蚂蚁金服、BAT等公司之中,他们既是技术提供方,也是竞争方。”

中国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全国人大法工委原立法规划室吴高盛表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国家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但实际上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的背后,不少企业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帮助小企业的发展,而相当一部分是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外壳赚取利益。因此,监管层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的乱象进行限制、打击和整治,也是希望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对野蛮生长进行管制和规范。但是目前而言,并未真正达到最初的思想理念。

他表示,互联网技术的便利和快捷极大地促使金融普惠的发展,但是利弊同时存在,也是造成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一行三会等监管层出台的各类指导意见顶多算是规章制度,在行政诉讼之中容易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互联网金融立法需要在实践中将监管经验提升层次,并且国外没有现成经验,需要中国自己摸索。

同日,北京市法学会互联网金融法治研究会还选举出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北京大学教授刘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东、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胡继晔、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巡视员沈鸿、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法律总监杨帆、人民日报社政文部副主任毛磊当选为副会长。宓世民当选为秘书长,武长海、段洁云和杜亮被聘为副秘书长。

研究会聘请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中纪委委员,司法部纪检组原组长韩亨林,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监华桦等担任顾问,聘请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会长刘兆彬、中国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吴高盛、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成果开发中心法律研究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方向、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巡视员胡伟新、北京大学法教授邵景春、甘培忠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管晓峰为特邀专家。

本刊高级编辑王蕾当选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互联网金融法治研究会的成立,有助于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推动互联网金融法治研究和建设,也是完善法学会工作内容和研究领域的有力举措。据介绍,该研究会已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模式和基本要求,研究会将遵循中央有关“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积极参与依法治理,努力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王蕾

 

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市法学会成立国内首家互联网金融法治研究会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