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继续定向支持中小企业。这是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又一重磅文件。《指导意见》从六大方面进行了综合部署,其中,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中小企业首发上市进度、进一步完善债券发行机制、推进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等受到市场各方关注,意味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组策划从股权融资、债市创新等角度对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进行深度解读,敬请关注。
债市再打“创新牌”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记者 赵洋
作为直接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再次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作出了综合部署。《指导意见》提出,进一步完善债券发行机制,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大力发展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创新创业企业专项债券等产品;推进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完善创新创业可转债转股机制。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指导意见》在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进行了五方面的部署,其中有两方面涉及债券市场,提出了多项债市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随着一系列“创新牌”的亮相,债券市场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助力,有助于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破解融资难题。
债市显著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无疑是当前我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被认为是金融供给侧改革核心之一。
作为直接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被各方给予厚望。从境外成熟市场看,债券市场的规模远远超过股票市场,其在直接融资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更是不逊于股票市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19年2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约为88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市场。
随着我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债市成为提升直接比重的重要推动力。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1%,增速连续两个月高于去年年末。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出现回升,主要是由贷款同比多增较多、债券融资大幅增加、委托贷款降幅缩小等推动。
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债券融资的大幅增加。从2018年二季度开始,债券融资增长有所加快。特别是今年以来,企业债券增速明显回升,2月末余额已经达到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为2017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截至2月末,债券余额占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比例达到10%,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从发行量看,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3.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6.8%。其中,国债发行3.5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4.2万亿元,金融债券发行5.3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8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7.3万亿元。而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6万亿元。
来自银行间市场的另一组数据,同样传递出债市服务实体经济融资能力不断提升的讯号。《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近期创下两个“历史新高”。一是2018年债务融资工具全年发行额达5.5万亿元,环比增长超三成,年度发行金额创历史新高。全年净融资规模为1.2万亿元,在新增社融规模中的占比上升至6.5%左右,成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有力支撑。二是2019年1月,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存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样创出历史新高。
市场人士表示,债券市场发展快速,融资金额不断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融资的重要渠道。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随着信用类债券的快速增长,债券市场也正为众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送去源源不断的“甘露”,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以“创新牌”拓宽融资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为更好发挥债券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作用,一系列创新发展举措已经和正在推出。
本次《指导意见》在部署“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中指出,进一步完善债券发行机制,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采取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提供信用增进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经营正常、面临暂时流动性紧张的民营企业合理债券融资需求。
实际上,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正是人民银行去年化解民企融资难题的“第二支箭”。2018年10月22日,人民银行宣布引导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运用再贷款为支持工具提供部分初始资金,由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支持相应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此后两个月,证监会发布公告称,继银行间债券市场之后,交易所债券市场推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以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金融时报》记者根据交易商协会网站等公开信息初步统计,截至今年3月初,支持工具启动以来,已直接和间接支持40余家民企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约300亿元,覆盖浙江、江苏、广东等13个省级行政区和原材料、大型制造业、医药、能源等14个行业。同时,参与支持工具的民企债券发行利率,较同期无支持工具参与的同评级、同期限民企,下降60个至70个基点,发行过程中投资人范围扩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市场人士表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通过市场化方式,在支持民企融资、提振市场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修复民企的正常融资渠道。
与此同时,本次《指导意见》明确,大力发展高收益债券、私募债、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创新创业企业专项债券等产品;推进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完善创新创业可转债转股机制;研究允许挂牌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
这一系列“创新牌”,有的正在酝酿之中,有的则已经陆续推出。比如创新创业企业债、公司债等。
2017年上半年,首批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亮相,为信用债市场支持双创发展提供有益探索。2018年2月,交易商协会在前期项目实践经验基础上,广泛征求市场意见,制定发布《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表》,进一步明确双创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规范。
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部署,充分发挥交易所债券市场支持高科技成长型企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证监会于2017年7月份发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非公开发行的创新创业公司债,可以附可转换成股份的条款”。
业内人士表示,创新创业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推出是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创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业务创新,有利于增强创新创业公司债的市场吸引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本报记者 杨毅
纾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迎政策利好。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完善财税支持政策等6个方面提出多项具体举措。继2月14日就《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进行发文后,两办再次就中小企业发展问题进行专门发文,反映出中央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高度重视。
通过加强金融支持,《指导意见》提出了多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举措。除了继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外,在股权融资领域,《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多层次股权融资市场建设、探索实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鼓励股权投资类基金发展等政策。
事实上,包括《指导意见》在内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多方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拥有多层次结构的资本市场可以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融资服务,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业内人士表示,拓展直接融资渠道,能降低民企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也能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
探索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
我国企业数量众多,层次差别也较大,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有融资需求,如何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一直是个难题。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难点痛点,对去年以来,各项惠及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支持政策,进行了总结和深化,从中央的高度,要求各相关责任主体贯彻落实。这反映出中央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高度重视。
信贷、债券和股权是民企融资的三个主要渠道。在拓宽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实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鼓励设立市场化运作的专项基金开展民营企业兼并收购或财务投资。”在支持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中所涉及股权融资方面,《指导意见》指出,加快中小企业首发上市进度,为主业突出、规范运作的中小企业上市提供便利。深化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等改革,支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对存在股票质押风险的企业,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研究制定相关过渡性机制,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采取防范化解风险措施。
事实上,为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人民银行此前提出了“三支箭”的政策组合:“第一支箭”就是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第二支箭”是出台具体政策帮助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第三支箭”是研究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
直接融资将扮演更加关键角色
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资本市场制度、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也将得到优化,直接融资将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资本市场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
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资本市场共实现融资7.1万亿元,其中核准105家企业IPO,完成融资1378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约1万亿元。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分别实现融资604亿元和1783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5.69万亿元,同比增长45%,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达2.58万亿元,同比增长38%。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扩大股权融资规模的措施主要有丰富资本市场品种及扩大规模、增加投资者种类及其资金量等,特别是伴随着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持续推进,股权融资有望成为未来资本市场的重要主线。
当前,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科创板正在加速落地。从3月22日首批科创板受理企业名单公布,到4月8日晚间,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上交所已公布了52家企业的科创板上市申报信息。截至4月9日,共有14家企业进入“已问询”状态。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组成,科创板根据板块定位和科创企业特点,设置了五套差异化的上市指标,可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科创企业的上市需求。预计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落地将利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新三板: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重要平台
如果说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那么,拥有一万余家挂牌公司的新三板市场则是服务广大优质中小企业的“长尾市场”。新三板市场定位于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是资本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新三板在直接融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中央两次印发的意见都专门强调了新三板在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方面的作用。本次《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发行、交易、信息披露等改革,支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稳步推进新三板发行与交易制度改革,促进新三板成为创新型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
全国股转系统数据显示,截至4月4日,今年共有243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完成245次股票发行,发行36.27亿股,融资123.87亿元。其中110家小微企业发行110次,发行6.10亿股,融资23.39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新三板处在发展新阶段,无论是从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背景下,还是从新三板市场内部来看,需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都要求新三板适应形势进行改革。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新三板已经推出数十项重要的制度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区域性股权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人民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平台。近年来,区域性股权市场发挥其门槛相对较低、服务方式灵活等特点,在支持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推动中小微企业规范运作、发展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分析人士称,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可以为广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资本市场服务,有利于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切实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gc/gz/201904/t20190410_157947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