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的战略部署。作为泉州农商银行,坚持以农为本,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普惠金融的有力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三大主力军作用,实现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为更好地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泉州农商银行出台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提出五个目标、十条措施、五项保障,进一步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助力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红色党建与绿色发展双融合
成立乡村振兴服务队。与惠屿村共同成立乡村振兴服务队,由支行、村支部、双方支委和客户经理组成,为惠屿配备两名驻村客户经理,每周固定时间上岛办理业务。推行驻村客户经理公示栏上墙机制,通过在岛上设立金融便民点,为村民提供服务;在岛内开设金融夜校,免费教学使用手机银行等实用性操作,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金融便利;不定时进行金融宣传,推广观音卡、海丝卡、普惠卡、福e贷、扫码付等金融产品,为惠屿乡村振兴战略注入金融力量。
推进金牌信用村建设。依托乡村振兴服务队,在惠屿村开展整村建档授信,对信誉好、主动按期还款的村民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上给予优惠,筑牢农村“信用高地”,把惠屿村打造成为“金牌信用村”。目前共为惠屿岛202户贷款户授信4016万元,用信余额3613万元,无不良贷款,受益户数占全村总户数近63.52%。通过信用共建、整村授信,逐步把“信用乡村”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红色党建、绿色发展”工作模式,人民银行惠安县支行党支部牵头组织开展人民银行惠安县支行党支部、泉州农商银行泉港支行党支部、惠屿村党支部三个党支部的联学联建活动,即通过理论联学、阵地联建、工作联动等措施,在联系实际中优化党建服务项目,将普惠金融政策落到实处,提升“征信+”惠屿建设模式,巩固强化信用建设成效,切实提高信贷资源对“三农”等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
支持信用岛青年创业。广泛掌握信息,建立惠屿岛青年创业人才库和项目库,对符合办理“青创贷”、“青创卡”条件的惠屿岛青年,大力推广青年创业贷款等产品;建立惠屿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绿色通道”,对经团组织和惠屿村委共同推荐的惠屿村青年创业者,实施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发放贷款。目前已为惠屿岛青年发放贷款77户、金额1240万元。
作为泉州市唯一的海岛建制村,惠屿岛曾经是全市农户人均收入最低、发展最滞后的一个行政村落,“全村穷得只剩下信用”。如今,惠屿岛不再是当年“娶不起媳妇”的贫困村,全村旧貌换新颜,建起了绿化道路、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公厕,海岛生态得到了保护,已成为“金牌信用村”,惠屿岛村干部早已不需要敲锣打鼓提醒村民按时还款,岛上的村民贷款不用抵押,靠信用就可从泉州农商银行贷款8万到30万元,养殖规模也从100多亩发展到现在拥有海带养殖5000多亩,鲍鱼养殖5000多万粒,网箱养鱼15000多箱,牡蛎养殖800亩,海参养殖300万粒,江蓠菜养殖面积500亩,渔船39艘,拥有养殖专业合作社,全村年产值达1.2亿元,人均收入超6万,是2002年的20倍多,每年上岛游客达7-8万人,被评为中国“最美渔村”。
乡村能人兴业与巾帼创业致富双带动
创新金融服务载体。泉州农商银行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推出“乡村振兴贷”,以福e贷和小微宝等产品为载体,满足乡村创业能人在生产经营、日常消费等方面的金融需求,截至目前共办理315笔,授信3255万元,用信3127万元。同时积极响应“创业创新巾帼行动”和“巾帼脱贫攻坚行动”,与泉州市妇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推广“巧妇贷”创业贷款模式,五年内将对泉州市妇女创业项目实施“巧妇贷”授信100亿元,并对泉州市2017年度15个省级妇字号基地各授信100万元,累计发放巾帼创业贷款、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巾帼消费贷款、计生贴息贷款、“巧妇贷”等妇女创业系列贷款8195户,授信16.12亿元,用信14亿元。
支持乡村创业带头人。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创业兴业,助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素质提升工程,发挥乡村致富带头人增收致富“领头雁”作用。白潼村在泉州农商银行的支持下建成了虎头山林果场、争艳果蔬农场等农业综合的示范基地,组成了4支“巾帼科技致富服务小组”,成功培植了36户“巾帼科技致富示范户”,培育了龙眼、香蜜杨桃等3个妇女科技示范基地、2个妇女就业保障的榕泉和杨桃园示范基地,在信贷规模、利率定价、贷款期限、业务创新、妇女创业就业等方面得到了泉州农商银行的倾斜和优惠。目前,该村妇女就业率达95%以上,帮助24户贫困妇女家庭脱贫,较好地发挥了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推广的辐射示范作用,先后荣获了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示范村、市级“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成立乡村振兴服务队,金融服务送到家
助力返乡创客创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则是发展产业的关键。泉州农商银行助力实施“回家工程”,支持发展“归雁经济”,推广“青创卡”等乡村创业贷款产品,满足返乡农民、大学生“创客”、下乡科技人员创业资金需求,缓解农村“空心化”等问题。80后青年李甲辉,在2006年大学毕业后,积极返乡创业,在自家湖头镇湖二村的土地上,开展创业行动。受农村土鸡鸭珍贵难求的启发,李甲辉毅然决定建立生态农园,养殖土鸡鸭。面对贫困户生活艰难、以地为生的问题,李甲辉积极返补到贫困户身上,让出30%的股份给贫困户,不仅让贫困户生有所依,更让贫困户参与到生态农园的管理当中,使得贫困户从中获得经济收入,助力贫困户脱贫和精准扶贫工作。当李甲辉面临资金周转困难,安溪团县委联合泉州农商银行积极出力,为李甲辉提供10万元“青创贷”解决资金困难,帮助李甲辉创业项目的拓展。
扶持能工巧匠发展。围绕传承、振兴传统工艺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要求,推广“海丝卡”等产品,支持在制造业、加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能工巧匠发扬工匠精神,促进乡村传统工艺品牌化经营。许兴星从事陶瓷雕刻20多年,是德化县名人窑陶瓷研究所陶瓷艺术设计师、高级技师,先后获得“中华传统工艺大师”、“泉州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等称号,入选市政府人才港湾计划中的高层次人才,得到了泉州农商银行信贷支持100万元,并享受了利率下浮10%的优惠,进一步创新陶瓷生产技术,向高科技陶瓷转型发展。
乡村产权改革与生态文明双推进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先行先试。泉州是全国59个县(市、区)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之一,长期以来,农民贷款一直是个难题,泉州农商银行作为泉州市政府指定的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银行,依据国家政策要求,对原有的农民住房财产抵押贷款进行了优化升级,新产品具备贷款手续简便、还款方式灵活、产品定价合理、申请渠道多样等优势。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泉州农商银行涉农贷款领域也取得发展,相继开发了三大系列30余款零售信贷产品,业务覆盖各个农业经营领域,满足了农村客户的融资需求。
“以前做生意的时候,资金比较紧张,想贷款,可我的房子又是农村集体产权,一直无法用来抵押贷款。后来听说泉州农商银行有这方面的金融产品,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行了申请,没想到真的很快就批下来了。这笔贷款真是及时雨,解决了我的资金困难,让我的生意做得更好。”蔡仁棍正是通过农村集体产权抵押获得泉州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这是泉州农商银行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一个缩影。
创新担保方式。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担保,既有效缓解现代农业公司资金困难,又创新农权贷款新形式。永春县阳升禽畜有限公司得到泉州农商银行信贷支持,蛋鸡存栏由原来40万羽增加到将近100万羽,年销售收入从5000万增加到近1亿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该公司已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蛋鸡养殖基地、我省农业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共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抵押贷款21笔,金额2432万元。 “我家的房顶安装了光伏太阳能发电板,现在一年的发电收入能顶好几亩地的粮食钱,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谢瑞真家在办理我行“光福贷”贷款,一次投资安装,可使用25年,光伏发电不仅可供家庭使用,剩余电并入电网销售,每月可增加近1000元的收入,实现真正脱贫。截至目前,共办理“光福贷”351笔、金额3525万元。同时开展以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创新,稳步推广林易权等产品,支持林业生产、加工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共办理“林易贷”302笔、金额4449万元。
创新服务模式。坚持把破解海洋经济担保难作为支持海洋经济信贷支持的切入点,与泉港区政府共同设立渔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和贴息专项资金,实行封闭运作、动态管理、专款专用,政府与银行共同承担渔贷风险。在这两笔资金的撬动下,泉州农商银行仅向泉港区当地渔民发放无抵押物担保贷款和木质渔船抵押担保贷款总额就超1亿元,惠及渔民1000多户。还积极创新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业务、新产品、新服务,把峰尾支行打造成为渔贷专业支行,在全省率先打破钢制渔船才能抵押贷款的限制,推出“钢质渔船抵押贷款”“木质渔船抵押贷款”,为渔民发放“普惠卡”,推广“农商行+专业合作社+社员联保”“农商行+专业合作社社员联保+风险基金”的贷款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养殖业、海洋捕捞、贸易加工、滨海体验游、渔家乐等发展。目前累计完成渔船客户建档722户,其中钢制渔船客户建档88户,木船客户建档717户。成功发放渔船贷款29户金额2326万元。
创新金融产品。在国家战略“精准扶贫”的背景下,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如何用好上级的政策,拓宽财源渠道,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这一切,在农村不可避免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德化县相关部门和市派德化驻村蹲点工作队的支持下,泉州农商银行以驻村干部为致富带领人,以当地创业村民为致富带头人,专门制定“一笔资金”金融支农模式,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到农户家里宣传政策、验收项目、帮助制订脱贫规划,实现工作部署精准化、目标任务精准化、对策措施精准化、建档信息数字化,推出“快、简、好、省”的系列“助村”融资产品,实现一证可贷、一纸可贷、一键可贷,为一批有发展意愿但缺少发展资金的农户发展淮山等特色产业。
针对驻村地贫困学生上学难、难上学的问题,加大扶智力度,为贫困学生发放期限长达15年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帮助贫困学生圆大学梦,并为毕业大学生、创业青年提供青创卡、青创贷、驻村贷等服务,使“帮出来的金苗子”通过自主创业造福桑梓。
来源:丝路纵横
作者:林向前(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https://www.toutiao.com/a659760566345767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