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层央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一项具体的工作,就是要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普惠金融”其本质是为了提倡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并实际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这种理念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谋而合,也为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普惠金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2015年底,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普惠金融指的是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和小微企业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普惠金融的定位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
(二)普惠金融是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效手段。现阶段,金融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城乡的不平衡,小微企业、农民获得有效金融服务的不充分。农村地区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单纯的商业性金融难以满足其发展需要,应从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特征出发,建立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商业性和政策性并存的多层次、多主体的包容性金融体系,即普惠金融体系。在普惠金融体系下,民营机构、中小微企业、普通百姓、“三农”等金融弱势群体的地位必将获得极大的改善,金融市场准入和金融服务获取的便利性和可能性也将大幅提升,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普惠金融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立政之本,则存乎农”。十九大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就是要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区域平衡发展,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薄弱环节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问题。
(四)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内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依然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需求仍难以满足,供求配比失衡,金融在供给侧还没有为“三农”及小微企业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发展无论是在覆盖面还是深度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薄弱环节,能够较好地解决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发展普惠金融基层央行要敢于担当
普惠金融工作任务繁重,每项工作都涉及方方面面、头绪繁杂,可以说,没有主动作为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品质,就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在具体开展工作中,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一)顺势而为推一把。推进普惠金融,我们要注重因势利导,结合商业银行业务转型趋势、辖区金融服务基础等顺势而为。在当前严格监管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体外循环资金回到体内,也在积极进行业务转型,寻找新的客户群体。今年,很多商业银行一项重点工作就是“三农”和小微企业,而且不少银行已开始设置普惠金融事业部。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顺势而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契合了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需要。近年来,人民银行在推动金融服务全覆盖上做了很多工作,且取得一定成效,有些商业银行也做了一些符合普惠金融理念的工作,只是还没有达到普惠金融要求,我们要在这些基础上再推一把,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二)主动作为领一程。我们要在普惠金融理念普及、总体规划和方案制定上主动作为,以更高的站位,来引领普惠金融发展。要善于运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再贷款、存款准备金率、MPA评估、合意贷款规划等,调动商业银行参与热情,引领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支持和配套政策措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可以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推动地方政府出台风险补偿金等配套措施。
(三)实事求是创特色。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我们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普惠金融工作中,从辖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开展普惠金融,就要掌握好当地的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状况、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要立足区域,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当地产业特色,创新普惠金融工作方式、方法。我们要根据“三农”和小微企业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来量身定制,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做到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我们在开展具体工作中,要更多遵循市场原则,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在于抓工作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作风是干事之基,也是成事之本。唯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将普惠金融工作落实到位,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到金融服务的阳光雨露。
(一)发展普惠金融要认识到位。发展普惠金融,是“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发展普惠金融,是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发展普惠金融要以“四个意识”为重要引领,要强化政治意识坚定普惠金融的前进方向,强化大局意识谋划普惠金融工作大局,强化核心意识凝聚普惠金融发展合力,强化看齐意识确保普惠金融高水平推进。要对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有充足的认识,深刻理解把握普惠金融政策措施和基本方略,正确把握区域发展和普惠金融的关系。精准定位普惠金融,既要强调金融支持发展作用,又要避免片面追求规模和覆盖面而忽视金融风险。
(二)发展普惠金融要工作务实。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发展普惠金融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切实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盲点和瓶颈问题。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要有钉钉子精神,从实际出发,从最紧迫、最需要、最薄弱的地方入手,选准工作着力点,找准推进突破口。在政策落地、任务落实、工作完成上一抓到底,确保普惠金融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发展普惠金融要措施扎实。普惠金融是一个涉及多种业态的金融概念。多层次组织体系是普惠金融体系的基础,要充分调动、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业态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引导各类型机构和组织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市场定位,完善机制建设,发挥各自优势,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机构科技运用水平。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要加快完善农户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工作,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加快对贫困地区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建立普惠金融统计体系。基层人民银行应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积极推动地方财政通过贴息、补贴、奖励等政策措施,激励和引导各类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民生尤其是精准扶贫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四)发展普惠金融要管理规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普惠”也要坚持个案分析、有效甄别申贷主体。同时加强对扶贫再贷款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管理规定使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加快建立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实施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注重金融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有序发展,有效防范和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要切实落实监督管理部门对非法集资的防范、监测和预警等职责。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赵德旺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ll/gdsj/201808/t20180820_144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