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尤其为中低收人阶层及小微企业提供可得性金融服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而普惠金融更是强调金融服务的公平正义,要求每一个需要金融服务的群体都应该享有公平的金融服务的权利和机会。

(一)金融排斥导致金融体系“普惠性”作用发挥不足

金融排斥是普惠金融的对立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性金融机构仍然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维持其商业可持续性。特别是在金融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商业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资源往往倾向于高净值的优质客户。而规模小、风险高的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等往往被金融机构排除在服务对象之外。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金融排斥”表现也比较明显。

(二)地方性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增加,效益普遍下滑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普惠金融坚持低门槛、广范围的理念,在提升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率的同时,也增大了以普惠金融为运营导向的金融机构风险水平,特别是小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非银行类地方性金融机构普遍面临较大经营风险。

(三)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需进一步丰富完善

普惠金融注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全面性与多样性,要能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这不仅仅包括基本的信贷业务,还应能包括客户其他方面的金融需求。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的金融体系还未能提供全面、有效的产品和服务,表现在一方面,小微企业主们对金融服务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出现了保险、租赁、理财等各方面需求,而目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综合化、多元化;另一方面,农村地区随着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现代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涌现,其金融需求也随之变化。传统的存、贷、汇业务和柜面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农村相关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亟待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支付方式,不断提高服务便捷度。

(四)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

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重点是帮助受到金融排斥的农村地区、城乡贫困群体和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其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征信体系建设,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资源的供给和配置效率,从而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因此,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既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助力。当前征信体系建设并不完善,银行系统虽然有征信数据,但数据量、深度、广度都不够。有大量的个人、小微企业因为缺乏信用记录,享受不到金融服务,特别是偏远城镇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农户的建档评议和技信工作较为面后。

http://sh.qihoo.com/pc/9e3623cd51b6e70b4?cota=1&sign=360_e39369d1

转载请注明来源: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