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广丰农商行:普惠金融的“广丰实践”

 

“只有沉下心来,做普惠金融,农商行才有出路。”广丰农商行董事长程建平认为,普惠金融的内涵与农商行市场定位不谋而合。正是该行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努力和成效,使其多次荣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创新产品获得“全国农村金融十佳普惠金融产品”殊荣,其自身在经营和发展上也实现爬坡过坎,弯道超车。

“今年蓝莓卖得不错。”地处江西与浙江交界的上饶市广丰区东阳乡的蓝莓种植户祝献海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尽管采摘季雨水较多,但单亩5000元的纯收入让他心情很好。跟祝献海有着同样好心情的是广丰农商行董事长程建平。反复修改的信用评级通知书印刷完成,这两天正紧锣密鼓通过村民大会发放到农户手中。无论是祝献海还是程建平,这份好心情都得益于普惠金融。

祝献海种蓝莓有七八年了,如今400亩的蓝莓基地里还套种了当地特色果树马家柚。作为全县种蓝莓的第一人,在他的带动下,仅东阳乡就成立了8个蓝莓合作社,种植面积800多亩。说起创业头几年,他总说是有贵人相助。蓝莓市场价值高但种植技术要求也高,几年的试种他吃了不少苦,花了不少积蓄。2015年首批蓝莓一经上市,供不应求。祝献海想扩大生产却苦于没钱。广丰农商行帮了他的忙,10万元贷款,让他当年就将70亩的基地扩大到200亩。

祝献海当然不知道,他能顺利扩大基地,是广丰农商行向普惠金融转型的结果。“只有沉下心来,做普惠金融,农商行才有出路。”程建平认为,普惠金融的内涵与农商行市场定位不谋而合。普惠金融强调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使小微企业、农村人口及低收入人群享有金融服务的权利。而广丰农商行自2015年改制成立以来,恰恰在这些方面持续发力。正是该行在普惠金融方面的努力和成效,使其多次荣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创新产品获得“全国农村金融十佳普惠金融产品”殊荣,其自身在经营和发展上也实现爬坡过坎,弯道超车。

  一场势在必行的转型

这是一份广丰农商行实践普惠金融的“成绩单”。截至2018年6月末,广丰农商行贷款余额,由2015年成立时35亿元增至55亿元,100万元以下贷款余额超过20亿元,并在上半年新增贷款占比中接近80%。整体贷款不良率下降50%,新增贷款不良率仅为0.26%。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23.3亿元增至38.3亿元,户均贷款从244万元降至84万元。涉农贷款方面,农户小额贷款发放笔数达到14146笔,余额17.2亿元。信贷投向朝小微和“三农”全面转移,信贷结构和质量优化效果显著。

短短3年时间,何以发生如此大的改变?这就不得不从它的改制说起。2015年8月1日广丰农合行正式改制为广丰农商行,然而新到任的程建平却并不轻松,过去信贷“垒大户”,经营方向偏离实体,导致存贷比超标,信贷结构失衡,不良率居高不下,新增贷款严重不足。要生存必须要改变。通过对农户和小微企业获得信贷情况的全面摸底调查,程建平决定回归本源,立足实体,通过发展普惠金融,重建广丰农商行与百姓之间的鱼水关系。

然而他的这一选择,让内部不少人充满疑惑。员工年龄偏大,风险防控经验不足,工作中多畏难情绪,普惠金融能做好吗?为了从根源上改变,一方面,程建平全面加强思想建设和队伍培训;另一方面,广丰农商行基于市场定位做出了一项大胆改革——重新制定内部绩效考评机制。贷款考核计件不计量,年度评比主要依据100万元以下贷款完成情况,同时,支农支小情况还将单独进行考核,运用考核的指挥棒,调动员工积极性。

机制顺了,人员积极性调动了,业务开始快速增长。以地处江西省最东端的银行网点管村分理处为例,仅客户经理蒋洪光一人管理的贷款,从2015年的8笔总额30万元,如今已经增加到430笔总金额1750万元,并且没有发生逾期和不良。蒋洪光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现在“扫村”虽然辛苦、压力大,但是工作有成就感有积极性,收入更是翻倍。蒋洪光们的共同努力,稳扎稳打,让广丰农商行焕发新春。

  重点难点各个击破

“做小微、扶三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最大化寻找、培育和满足有效信贷需求,这光靠客户经理“扫街扫村”是不够的,广丰农商行的策略是从“抓重点”和“攻难点”入手对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过程中的障碍进行各个击破。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降低融资难度,就是实实在在的支持。

广丰区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经济基础好,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散。农商行充分利用各行业协会这一平台,与企业进行深度对接,通过对全区个体工商户逐一走访,全面摸底小微信贷需求。运用诚商信贷通这一产品创新,开展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业务,联合协会、工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文明办,共同开展评级授信,做到“星级文明户”调查覆盖面100%,授信100%。截至目前,诚商信贷通授信总额已达5482万元。此外,农商行为企业开立单位账户收费减免、打通“无还本续贷”通道等普惠金融让利措施,在减少企业融资成本上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服务“三农”,难点很多,农商行在提高服务能力和覆盖面上下工夫。

为更好地提升服务农户能力,广丰农商行结合当地农村经济特点,依托小微贷款技术,创新推出“百福兴农贷”“马家柚丰收贷”等信贷产品,并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对辖内所有行政村的农户进行评级授信。为确保农户及时知晓授信情况,今年农商行还创新设计了评级通知书,将授信结果在张榜后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上,让农户到网点窗口办理贷款更加快捷和简便,全面提高金融需求满足率。

此外,广丰农商行还有效延伸金融服务触角,促进共享普惠。以距离最近的营业网点5公里为半径,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目前全区建成服务站14家,到今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85家。鉴于农村地区对存折依赖度较高,服务站配备的终端设备都新增了存折读取功能。《金融时报》记者在东阳乡龙溪村了解到,当地服务站服务范围辐射三个自然村的4000户农户,二季度办理业务843笔,管村分理处主任李书剑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仅存折业务,服务站就能够帮助分流柜面1/3的业务量,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百姓。

  “广丰实践”渐入佳境

聚沙成塔聚水成涓,通过付出和努力换来的成绩不仅消除了内部的疑惑,也获得了百姓的信任。截至6月末,农商行各项存款余额72.57亿元,较3年前净增20亿元,增幅高达38%,从存款结构来看,有近80%为个人储蓄存款。

与此同时,回归本源、支农支小的选择也让广丰农商行的普惠金融之路越走越宽。今年上半年,在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区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上饶市广丰区“推金融普惠、促农民增收”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农商行被认可作为推进试点银行,区其他单位配合,共同做好普惠金融推进工作。

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农商行普惠金融工作开展“沉得下”“落得实”。针对农村缺乏金融基础知识的问题,农商行开办金融夜校,通过全行抽调精干力量组成金融服务团队进村入户宣传普及征信、银行卡和POS机具应用等金融知识,确保村级基础金融入村率达到95%以上,力求做到金融知识“村村懂”。与此同时,农商行积极提高科学技术转化效用,借互联网金融东风,实现服务普惠新突破。据了解,在今年开展的“支农支小”整体规范提升工程中,该行创新开发了客户信息采集系统,客户经理在走访中采集到的客户信息录入到系统中,通过“四扫”档案电子化,系统自动评级打分,为未来的线上申贷、线上放贷奠定了基础。

广丰农商行的普惠金融工作还在继续深入地开展着。就工作开展的相关建议,《金融时报》记者专程采访了人民银行上饶市中支副行长江国珍,他认为做好普惠金融,必须深入了解研判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和变化,花大力气采取多种手段了解变化中的个体最迫切的现实需求,并通过对现有金融政策、服务方式、金融产品进行梳理、研判和修正,使之最大限度贴近对象、贴近实际、贴近需求。他对广丰农商行普惠金融转型实践表示认可,他认为,普惠金融带来的潜在需求释放将让有意愿有能力“开垦”的金融机构收获满满。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记者 廖斌 谢文君

通讯员 葛林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ncjr/phjr/201808/t20180803_143415.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广丰农商行:普惠金融的“广丰实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