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银监会对某银行违规担保案件开出史上最大单笔罚单,银行业依法合规稳健运行,再次强调合规文化建设,而对于已经上路的普惠金融建设,需要怎样的人文精神?
我国普惠金融的提出,即是人文精神在金融领域的体现。要做好普惠金融工作,需要银行人涤荡心灵,破除陋习,崇尚道德。
做好普惠金融工作,必须有宽广胸怀和包容心。在经营策略上,要有所变革:一是要树立为普罗大众提供金融服务的思想,特别是要努力让人们都能享有基础性金融服务;二是在经营方向上,也要关注“八二定律”,将长期被忽视的“后尾”人群和小微企业等确定为业务发展重点,真正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做好普惠金融工作,必须树立平等思想。基础金融服务是现代商业社会的一种公共服务,也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力。一是银行人要与弱势群体平等。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同样是客户、是上帝,同样是银行的衣食父母;二是弱势群体与其他借款人平等。在诸如开户、支付、结算、有偿还能力的融资等基本金融需求方面,应做到一视同仁。
做好普惠金融工作,必须树立仁爱意识。商业银行是虽是的企业,但若想稳健行远,还要多涵养社会良知和仁爱之心、怜悯之情。要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不可将其视为包袱负担、可做可不做的“附加题”。
做好普惠金融工作,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我国地区差异、行业等差异长期存在,某些弱势领域和特殊人群不应被忽视、被放弃,缩小这种差异,恰是发展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所在,放宽视野,普惠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的使命会更加神圣和久远。
做好普惠金融工作,要受得了“苦行”。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大部分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经济落后,需要银行人付出更多辛劳,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银行人要脱下西装,走出高楼,钻进羊圈牛棚,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厂矿车间。还要能承受得住精神煎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情怀,因为从事普惠金融利润薄,见效慢,投入产出低,急功近利者是无法坚持长久的。
作者:曾宪岩(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
http://sh.qihoo.com/pc/909f49766c7a3faff?cota=1&sign=360_e39369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