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中原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是个大战略,须有真金白银的硬投入。中原银行自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实施“上网下乡”发展战略,坚持“渠道下沉、产品下沉、服务下沉”,成为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日前,中原银行召开2018年县域支行工作会,会议划出了未来一年的工作重点,制定了行动路线图:以实施“上网下乡”战略为主线,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布局“网点”建设力争乡村服务全覆盖

“逐水草而居”的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形成了星星点点的小村落。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比49.84%,县域GDP占全省GDP的份额接近2/3。分散的农村,地域广阔,人口稀少。传统金融服务要想满足农村需求,成本很高、收益很低。服务“三农”,让很多金融机构望而却步。

“广袤的乡村大地,迫切需要金融活水的深度滋润。在国家引导社会资本下乡的背景下,金融机构有责任扩大‘三农’领域金融服务范围,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和农业生产效率。”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表明观点。

“下乡”是积极推行机构下沉,加快县域支行、乡镇支行、惠农服务点“三位一体”渠道体系建设,把优质的金融服务和先进的金融工具推广到广大县域、村镇,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让农村老百姓共享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2018年,中原银行将进一步推动“下乡”战略,持续构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大力延伸金融服务半径、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实现县域支行全覆盖,乡镇网点落地50家,稳步布设惠农服务点。

方向已经指明,积跬步才能行千里。构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中原银行准备这样做:

首先,是努力保证县域支行均衡发展。中原银行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部分大县中的支行金融服务不够活跃,“大县小行”现象普遍存在,直接结果是县域百姓享受到的金融服务不均衡、不充分。今年,该行要对部分不活跃的县域支行开展现场辅导工作,激发其发展潜力,积极打造成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

其次,让支行的触角深入乡镇。由于乡镇业务散、成本高,多数金融机构止步县城。中原银行将勇于承担责任,有序推进乡镇支行建设,重点把握乡镇人口、经济及金融总量、产业特色等关键点,结合不同乡镇的不同特点“量体裁衣”,顺利实现乡镇支行的新设工作。

第三,让惠农服务网点普惠农村。“过去没有惠农服务点时,村内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缴水电费,需要到3公里以外的乡镇银行网点办理,现在则可以直接在本村办理。”遂平县常庄乡胡赵庄村的胡俊华说。中原银行在该村的惠农服务点自从去年1月底开业以来,每天有20~40人在此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该行计划今年再新增1500个惠农服务网点,届时,惠农服务点的布设将覆盖全省大部分乡镇及重点村,预计服务客户达800万人,将解决活跃区域经济,防范非法集资,缓解农村“支付难、结算难”问题,让农民真正在“家门口”享受安全、规范、便捷、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第四,深入探索实践格莱珉模式。2017年3月,中原银行成功引进“格莱珉模式”,启动中原银行格莱珉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国际合作项目,解决真正需要贷款支持的贫困群体需求,为农村妇女提供扶志+扶智+授信的金融服务。今年,该行将引导目标会员明确创业计划,组织五人小组,每周召开会议,形成互相鼓励、互相监督的团队网络,提倡包含为子女提供良好教育、注重厕所卫生、保持良好健康习惯等生活共识,助力乡村振兴。

    完善产品体系创新金融服务跟上来

如果说物理网点是服务“三农”的硬指标,创新金融产品就是服务“三农”的软实力。

中原银行在服务“三农”产品创新方面一直在积极探索,并结出了累累硕果。在信阳光山地区落地村级扶贫电站项目,带动2080户贫困户脱贫,占到全县贫困人口的1/9;在漯河舞阳实施“五位一体”香菇贷,为贫困户与带贫企业提供了约2000万元的扶贫贷款支持,让743户贫困户拥有了自己的香菇大棚,“蘑菇小伞撑起扶贫大伞”;首次将格莱珉模式引进国内践行“普惠百姓,担起帮‘小’扶‘微’”的社会责任……截至2017年年底,中原银行涉农贷款余额496亿元,较年初新增70亿元。未来,在助力乡村振兴和服务“三农”的实践中,中原银行将继续创新完善产品体系,让“下乡”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做好农村公共金融服务。要想做好农村公共金融服务,先要把正确的金融知识带下去。未来中原银行将组织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活动,推广安全、规范的金融产品,引导农民自觉抵制非法集资及金融诈骗。同时支持县域棚户区改造、脱贫攻坚、自然环境治理等国家关注、民生拥护的重点项目,体现“金融豫军”的责任与担当。

丰富信贷产品服务更多人群。一是持续推广乡镇公务员贷款、扶贫小额信贷、“幸福顶”光伏贷款、兰考普惠授信等惠农资产业务。二是围绕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研发农村居民消费信贷产品,同时不断丰富涉农小额贷款、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等产品种类。用丰富的信贷产品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让农民支付结算更方便。为了让农民享受“出门不用带钱包,结账不用掏钞票”的便捷支付,中原银行推出家庭幸福卡、原e付等支付结算类产品,同时,研发针对农村小币类客户的支付产品,切实方便了农民日常消费,保障了资金安全。同时,该行还利用移动APP和POS机等支付工具,通过标准化的支付接口,建立企业聚集的电商支付平台,打通城乡市场,实现农村农产品、特色产品“进城”和生产资料、工业消费品“下乡”,逐步构筑电子支付渠道与物理网点相互补充的业务渠道体系。

让理财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财富管理水平比较有限。曾有媒体调查发现,有20.7%的农民不知何为“理财”,更不知如何理财。为了提升农民的财富管理水平,中原银行积极开发和布局惠农理财产品,推广“金原宝”等理财类产品,让农民在享受优质金融服务的同时轻松实现“钱生钱”。

    打造网上新平台打通“最后一公里”

2017年8月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网交所签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同年10月与蚂蚁金服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原银行用实际行动布局着“上网”战略,拥抱云计算、利用大数据,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不断完善科技信息系统,探索出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大力发展移动金融、线上金融,加强线上营销体系建设,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上网”是为了更好的“下乡”。“下乡”让中原银行的金融活水流到了每个村落,“上网”则是为了让中原银行的金融活水“滋润”每个人的生活。如果说“下乡”是为了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上网”则是引领农民的金融消费。

中原银行开发的“永续贷”线上化产品,颠覆传统信贷流程,通过第三方数据平台进行用户画像,放款速度缩短到最短一天,上线仅一年半就为客户提供资金贷款249亿元。一些农民朋友通过“永续贷”获得资金,做起了小生意,走上了致富路。“真是没想到,不用出门,用手机就能贷款。”家住长垣县常村乡岳庄村的岳光说。如今在他的带动下,邻里和亲友都用上了中原银行的手机银行。

为了让更多农村消费者用上便捷的网上银行,中原银行全力提升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县域支行线上化。

惠农产品移上线,百姓支付、理财更方便。“老百姓聚集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送到哪里。”窦荣兴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不离手成为多数人的习惯。中原行银抓住机遇,将惠农支付类、资产类、理财类产品体系通过APP“送”到农村百姓手中,并在APP中引入农村金融场景,利用“场景+交易”模式,让中原银行线上服务成为农村百姓新生活的一部分。

搭建异业联盟,为农村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意味着,中原银行的客户,能享受到的不仅是中原银行的服务。据了解,该行将以客户为中心,紧扣客户需求与痛点,结合重点高频惠农交易业务,围绕县域特色产品、特色行业、特色客群,搭建起服务农村农民的商业信息网络,优化客户旅程,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客户服务,增强客户体验感,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让农村百姓登录中原银行网上银行,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加强互联网技术研发,让网上银行使用起来更简单。技术进步的标志就是操作“一键式”。今后,中原银行将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特别是移动终端和大数据分析,在保障用户账户安全的同时,让网上银行“简单化”,解决农民上网难、农民征信不完善等问题,提高农民网上银行使用的普及率。

县域支行发展是未来普惠金融的着力点,县域支行发展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扬帆远航正当时,砥砺前行启新篇!未来,中原银行将持续推行网点下沉,坚定不移地为棚户区改造、移民搬迁注入金融活水,一如既往地为特色小镇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金融支持,为强有力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加大真金白银的硬投入!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逯彦萃

本报通讯员 孙文帅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8-05/09/content_244257.htm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原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3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