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4月24日下午,新华网将邀请中国银行业协会村镇银行工作委员会主任、台州银行副董事长施大龙做客新华会客厅,与您一起交流村镇银行践行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关情况。
精彩观点
从首批试点至今,我国村镇银行业已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十多年来,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如何?请您帮我们介绍一下。
施大龙:村镇银行发展实现四大“最”
他分析称,村镇银行在与银行体系的其他银行相比中,其发展实现了几个“最”:一是存贷比最高,达75.4%,这意味着村镇银行吸收的资金几乎全部用于当地;二是普惠占比最高,在信贷投放结构中,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在各项贷款的占比达到了92.3%,充分体现了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三是贷款增速最快,2017年末全部村镇银行的贷款余额是8279.8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7.9%,比全国同期贷款增速高出5.5个百分点,使更多的农户和小微企业得到资金支持;四是单户贷款金额最小,户均贷款余额只有37万元,这说明村镇银行把更多的着力点和服务对象放在了最基层的民众身上。
从您的介绍中我们可见,十年来村镇银行实践总体成效显著,其中涌现了不少社会效益和自身发展双优的村镇银行。咱们银座村镇银行在发展中有哪些特色与优势?
施大龙:银座村镇银行始终以普惠金融服务为己任
银座村镇银行是由来自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实验区——浙江省台州市的中国领先的小微金融服务专家——台州银行主发起设立,目前共有7家。银座村镇银行始终坚守银行本源,始终以普惠金融服务为己任,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以社区银行商业模式深耕当地,与农民和小微企业结成‘叫得应、帮得上’的好朋友,相互依托、相互搀扶,共同发展,走上了良好的商业可持续之路。
村镇银行实施普惠金融应有特定的作用,银座村镇银行在支农支小方面取得的业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施大龙:银座村镇银行要勇当支农支小主力军 做普惠金融的行动派
施大龙表示,银座村镇银行勇当支农支小主力军,累计授信超17万户,同时,做普惠金融的行动派,惠及客户103万户。他说,银座村镇银行对自身普惠金融的要求是“真普惠”,在行动上做到了真正的既普又惠。真普惠的表现主要有:一是网点多、覆盖广、而且下沉。至2017年末银座村镇银行共开设营业机构104家,大部分设在乡镇,让小微企业和农户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金融服务。二是员工数量多,而且专注专业。小额信贷的特点就是额小面广,只有拥有一支数量庞大,并乐于与弱势群体打交道的员工队伍才能真正做好普惠金融,因此银座村镇银行的在职员工数量多达2355人。“我们还创设了专门的金融学院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专业培训。”
据您介绍银座村镇银行不仅分布在中西部相对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集居区,还分布在一些大中城市,请您具体介绍一下,银座村镇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哪些显著社会效益?
施大龙:银座村镇银行明显改善当地的金融生态
银座村镇银行除了自身身体力行积极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外,还带动了当地银行业小微金融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对改善当地金融生态作用明显。银座村镇银行在文化、理念、思路、技术上都与传统有较大不同,“我们就像一条鲶鱼,有力搅动、有效激活了当地银行同业”施大龙说,江西赣州银座村镇银行刚成立时,信贷员上门做贷款宣传,不少客户把他们当成“骗子”。客户们想,哪有银行贷款不抵押的?哪有银行贷款还主动送上门?“不少客户都是带着这样怀疑的目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始接触,没想到居然是真的,很快,好名声就自动传播开来。”他称,就这样,银座村镇银行有效地激发了当地银行同业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他们都将银座村镇银行作为主要竞争对手来紧盯,大家通过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共同促进当地小微、三农金融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银座村镇银行是如何取得上述成绩的,有哪些经验和实践值得其他兄弟银行借鉴与学习的?请您与我们分享。
施大龙:银座村镇银行为三农小微创造平等融资机会
一讲到三农小微,社会普遍认知就是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对应的做法要么不敢贷,要么以高利率去覆盖所谓的高风险。但银座村镇银行的看法不一样,认为他们虽然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但并不代表他们信用观念差、借了钱就不还。相反,他们更珍惜这个机会,他们只是缺少启动资金。所以银座村镇银行设置的贷款门槛基本为零,只要无不良品行、有劳动意愿、有劳动能力就给他们贷款,相信每个人都是积极向上的、是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的。银座村镇银行就是基于这个认知信心满怀地奔跑在普惠金融这个阳光大道上的。
最后,请您谈谈,您自身对金融扶贫的体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对村镇银行发展的意义。
施大龙:村镇银行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
他说,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作为立足农村、以服务农民为主业的村镇银行,要积极当好精准扶贫的践行者。“除了对所在地建档贫困户给予各种帮助外,我们还坚持以商业可持续为原则,通过商业方式来帮助脱贫,走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在实际工作中他看到,通过商业方式帮助脱贫,能有效帮助贫困户建立起自身长期发展能力,可以很好地防止一时脱贫,摆脱救济依赖性。“一些农户在我行贷款支持下,很短的时间内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明显改善,经常有客户到行里来表达感谢之情。这种工作体验是独一无二的,也深深激励着我们的员工。”
来源: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money/xhhkt/xhhkt2018/20180424a/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