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汇丰银行2017环球经济及市场展望上海发布会上,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政策目标已很明确,虽然经济增长依然面临下行压力,但只要能在“降税费、补短板、关僵尸、破垄断”等方面做出实质性的举动,维持6.5的增长还是有希望的。
尽管PPI由负转正,中国经济2017年仍然面临下行风险,要达到目标,依然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风险和压力。屈宏斌表示,首先,去年以来长期支持经济增长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出现调整,2017年将持续温和调整,这种调整会对经济的总体需求增速带来下行压力。同时,民间投资仍然比较低迷,投资意愿也将至历史新低,然而境外投资却出现飙升,市场对资金外流的担忧逐渐增加。
除此之外,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和美联储加息脚步的加快也会给本就疲软的出口带来更大的下行压力。
面对资金外流、美元持续走强、人民币贬值等压力,人民银行是否应跟随美联储加息?对此,屈宏斌认为,加息不会是一个好选项,反而会适得其反,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定中性。屈宏斌称,之所以出现民间投资低迷而外资飙升,主要是因为市场对国内经济未来的预期在变差,信心缺失,如果这时仍出现加息的政策,会进一步打击大家对未来经济的信心,反而会增加资金外流的压力。
同时,屈宏斌还认为,货币政策今年没有太多的空间为GDP的平稳做太多贡献,因为环境在变化,美联储加息频率在加快,美元在强势,人民币已经面临贬值的压力,因此也没有降息的空间。尽管PPI,但是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下行风险,由PPI传导到CPI,通胀风险的条件并不具备,所以货币政策总体会保持中性,既不减息也不加息。
为应对这些风险,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屈宏斌建议,2017年在财政政策方面,比如减税费、补短板、关闭僵尸企业、打破垄断、简政放权等方面如果做得比较好,企业信心就能稳住,自然而然民间投资将不再下降,有所回升后可以有利于对冲出口压力,减少资本流出,人民币维稳的政策目标也会因此得以实现。
如果房地产不再能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那么2017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屈宏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减税费和补短板方面应重点考虑保持基建投资的稳步增长。同时也应将重点置于稳定企业信心上,试图扭转民间投资的下滑,弥补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一个潜在增长点。“我们的消费实际上是不错的,消费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增长,这样我们维持6.5%左右的增长还是很有希望的。”屈宏斌称。
来源:第一财经金融 作者:殷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