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成都市自2015年7月获批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以来,坚持先行先试全面推进农村金融服务。2017年7月31日,全国首个集“普惠金融、财金政策、信用体系、产权交易、资金汇聚、现代服务”为一体的“农贷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并逐步由试点向全市推广,目前在政策整合、村站建设、系统建设及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创新搭建基于互联网的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把农业生产流通领域贷款这一农村金融最薄弱的环节作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口,指导成都市金控征信公司开发全市统一的“农贷通”系统软件,逐步完善涉农政策发布、信用信息归集、数据统计展示、融资对接入口、贷款在线审批等核心功能,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实现系统对接。系统发布后3个月内,成都市17个区县组织培训30余场,培训用户数达5000余人次,接入金融机构31家。截至2017年11月末,系统受理贷款1970笔、金额15.6 亿元,成功放款1510笔、金额11.1亿元,在线成功放款率达76.6%。
创新建设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按照农村金融、农村产权交易、农村电商服务“三合一”模式,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全面开展乡镇中心、村级服务站建设。出台建设规范服务站统一标识,并配备必要的办公场所、电脑等硬件以及专兼职工作人员,金融机构根据情况配备助农取款设备(惠农终端),实现“农贷通”系统开通到站,农户足不出村即可办理“农贷通”系统应用、信用信息采集、银行卡取款、转账及查询、农村电商交易等多项业务。截至2017年11月末,成都市建成乡镇服务中心243个、村级金融综合服务站2153个,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创新建立撬动农村金融资源的工作机制。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以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和风险补偿为核心,着眼支农惠农政策互动,深耕农村金融资源。如通过整合市县两级资金,建立了首批1.65亿元的“农贷通”贷款风险资金,用于农村产权直接抵(质)押等三类贷款的风险分担。与此同时,还出台了《“农贷通”平台支持目录清单》及建设支持项目库,入库项目达860个,对八大类支持项目给予基准利率30%-80%的贷款贴息。据统计,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12.2亿元,办理涉农企业票据再贴现28.2亿元,支持农业经营主体1400余户,引导金融机构投放支农贷款61亿元。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针对“三农”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引导成都涉农银行机构在提升金融服务的同时,创新农村金融产品。近3年多来,成都涉农银行机构立足农村实际,以“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为契机,积极扩大财产权抵质押范围,创新开展经济林木(竹、果)权、农业生产设施、养殖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财政惠农补贴担保贷款、花木仓单质押贷款等新模式。仅2017年,在试点地区先后落实了农行“花木贷”、成都农商行农房抵押贷、成都银行“两权助农担保贷款”等金融产品。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今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将在授信规模、贷款利率、信贷政策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对评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政策倾斜。截至2017年11月末,“农贷通”系统已采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4024户,评定信用村1357个、信用镇121个,信用建设已成为成都农村金融改革取得的又一无形品牌和奔小康的“金钥匙”。
来源:中国金融家
作者:文刘伟兵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zgjrj/201802/t20180227_133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