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金融商业性与社会性融合、金融技术创新与金融业务创新并举,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但也要看到,普惠金融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融资成本偏高已成为制约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省要把降低融资成本作为一个着力点,在创新融资服务方式、发展数字金融、优化融资环境等方面,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有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创新融资服务方式,增强风险管控。把创新融资服务方式和加强风险管控有机结合是降低融资成本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是创新担保融资机制。拓宽抵质押范围,创新融资模式,积极推广农业机械设备抵押贷款、订单农业贷款、农副产品仓单质押贷款等。要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物评估、处置和交易机制,盘活无形资产,提高融资能力。二是引进微贷技术。以扶持微贷管理咨询机构为切入点,推动微贷技术转化应用,强化贷款的风控管理。三是推动直接融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提供投行业务服务,支持其通过上市、发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大智移云”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强化了精准营销和个性化金融服务,也使普惠金融的边际成本大幅降低。我省应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推进力度。一是建立京津冀区域金融云服务平台。加快三地金融数据资源的协调整合与优化配置,为京津优势金融资源向河北扩展提供在线金融服务。二是成立河北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打通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中小微企业和初创型项目提供融资渠道;鼓励创新发展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为普惠金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三是建设一批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加强与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合作,探索共同建设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重点扶持一批本地金融服务平台做大做强,为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提供融资服务。
优化融资环境,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降低融资费用支出,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引导。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措施,通过重大项目、财政存款、涉农资金代理结算等倾斜支持的方式,调动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参与普惠金融的积极性。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对普惠金融投放信贷比例较高、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投入较大的金融机构,给予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打造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政策性担保平台,为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生产经营提供担保。三是加快推进整合各方面信用信息资源的数据融合,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为营造良好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李哲
https://www.toutiao.com/a651780040996316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