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江苏银行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重要使命,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政策及资源倾斜度,积极发展小微金融,聚力服务“三农”发展,精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更快、更简单、更有活力的金融服务助力美好梦想实现,创造金融之美。
创新小微金融
积极服务就业富民
做好小微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天然使命,也是普惠金融事业的关键一环。江苏银行努力把小微金融做成大文章,坚持按照“标准化、模块化、批量化、线上化”的发展思路,对接大数据,打造核心技术,建立可扩展、可持续的批量化经营模式,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截至9月末,江苏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46亿元,在全省金融机构中市场占比第一;小微企业客户总数26740户,占对公信贷客户总数的85%,其中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贷款余额614亿元,客户数23162户,主要指标居省内同业第一。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连续6年实现“两个不低于”,近两年保持“三个不低于”,先后2次作为江苏省内唯一金融机构被银监会评为全国服务小微企业先进单位。
“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过来,办理手续十分简单,仅需要提供简单的证件,在网上操作一下,竟然立刻批了我30万的额度,并且我还直接交了电费,等我们货款回笼以后又可以直接归还,用一天是一天的利息,非常方便。” 江苏仁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总惊叹。今年8月,公司在江苏银行成功申请了30万额度的“电e贷”,刚好临近企业缴纳电费的日子,企业直接缴纳了电费,从审批到成功缴纳电费,只用了短短的二十分钟。“以前我们申请贷款,从申请到放款支付短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中间还要协调担保之类的东西,提供各种资料,很是繁琐。没想到江苏银行的小微贷款这么方便快捷,真的太感谢江苏银行了,给我们雪中送炭。”
帮助仁航药业解决燃眉之急的,正是今年江苏银行与国网电商公司合作推出的“电e贷”业务。“电e贷”业务以中小微企业的电力使用、电费缴纳的历史记录为主要依据,通过对企业用电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以企业用电情况佐证其生产经营情况,由江苏银行为规范经营、诚信用电的企业提供的纯信用全线上贷款,具有“易办理、省费率、长期限、高额度”等特点,是发挥电力大数据优势,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创新之举。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手段满足企业短期电费融资、周转需求,对中小微企业而言,无须抵押担保的信用贷款解决了其“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难题;对电力部门来说,电力大数据将在服务用电企业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交费记录的信用价值也将促进用电企业更加规范交费行为;站在银行的角度,通过与电力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银行触达客户的能力,丰富拓宽了数据来源,增加了风险控制手段,让更加精准化、智慧化的线上服务延伸至全国,形成了多方共赢的局面。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的兴起为银行更广泛更深入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长尾客户提供了可能,江苏银行率先提出 “打造最具有互联网大数据基因银行”的口号,并依托自主建设的大数据平台,结合税务、工商、法院、征信等数据率先在同业中创新开发了以 “税e融”“电e融”为代表的“e融”系列产品,着力打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全线上、纯信用的“税e融”产品为例,小微企业足不出户,轻点鼠标最快8秒钟就能获得融资,截至今年6月末,“税e融”产品累计授信客户近2.1万户,发放贷款195亿元,覆盖了全国10多个省市,其中近40%的客户是首次获得银行贷款。
据了解,江苏银行还在近期举办了“第六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对“电e融”“税e融”等小微特色产品进行介绍,让小微企业对贷款渠道有了深入的了解,便于小微企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来解决融资瓶颈。
创新涉农服务
探索“三农”金融新模式
近年来,江苏银行积极围绕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和监管要求,积极发展县域支行涉农贷款业务,将自身优势与扶贫政策相结合,精准切入找准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着力点,开发多样化“三农”金融产品,推动信贷资金流向农村,流向贫困户。到今年三季度末,全行县域和涉农贷款余额达1461.62亿元,比年初增长14.22%,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57个百分点,占贷款余额的20.15%。
江苏银行成立了由董事长夏平任组长、行长季明任副组长的“三农”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三农金融部,在苏北各分行建立相应工作机构,配备人员,压实责任,建立了联手省级职能部门、联动苏北当地党委政府、联合农业专业服务机构的“三联”工作机制。在内部考核方面,江苏银行将涉农贷款作为选择性指标纳入分行班子KPI考核,主要考核各分行涉农贷款增速和增量占比情况,鼓励分支机构加大对涉农业务的拓展。
江苏银行与江苏省农委、省财政厅合作开展“新农贷”业务,专项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500户、累计投放超过20亿元。积极探索“三权”抵押,主动与省相关职能部门衔接,在宿迁办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8户、金额3624万元;在常州市武进地区积极配合区政府、地方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业务,实现贷款投放640万元。
江苏银行积极创新涉农服务,探索“三农”金融新模式,运用“场景+产品”助推不同农业企业发展,运用“人才+资金”助推农业科技水平提升,运用“债权+股权”助推新型农业主体培大育强。围绕农村生产经营过程中土地流转、农资交易、农村家电零售等一系列的生产生活场景,江苏银行正在加强与农业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小微涉农业务,与江苏省农担商谈开展银保合作,支持江苏省内各类农业主体,与中化化肥、大北农等农资生产供应核心企业进行商谈,依托其上下游销售信息,探索开展农资供应链业务合作,借助江苏省供销社广泛的销售渠道和聚集的平台优势,江苏银行积极为各地销售商提供金融服务,参与省财政主导的江苏融通农业产业基金业务,拓宽农业直接融资渠道。
在盐城,江苏银行通过结构化融资业务提供7亿元资金支持建湖新农村建设和大纵湖景区建设。在宿迁,江苏银行坚持服务科技兴农,依托投贷联动支持涉农科技企业股权改造、挂牌上市,目前已支持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苏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6家农业科技企业,贷款余额9840万元。江苏银行还结合现有“光伏贷”产品和参与的光伏产业基金,支持苏北地区光伏扶贫项目。
江苏银行还发挥网贷技术优势,开展涉农业务线上化创新。目前,正在推进与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的合作,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探索涉农业务网贷新模式。
扶贫助学“精准滴灌”
激活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金融助推扶贫攻坚重在“精准”,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传统“大水漫灌”式扶贫手段必须转为“精准滴灌”。在加大苏北地区“三农”金融服务力度的同时,江苏银行针对苏北农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扶贫需求,采取方向和力度更加精准的扶贫措施,通过实施“暖心工程”,在苏北5市援建50个经济薄弱村党支部,改善村部、村党员活动中心硬件条件,服务农民群众,助力党建引领脱贫。
江苏银行积极响应江苏省新一轮扶贫开发部署和 “五方挂钩”帮扶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五方挂钩”各项要求,大力推进与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对接定向扶贫工作,深入挂钩村镇,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指导,瞄准脱贫攻坚的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精准扶贫。涟水县卜圩村是江苏银行淮安分行精准扶贫的挂钩帮扶村,为帮助村民实现脱贫夙愿,淮安分行积极出谋划策帮助引进名为“涟水县满江红家庭农场”的农业项目,该项目占地380余亩,拥有垂钓、采摘、闲观光等项目,同时出产龙虾、大米、莲藕农产品,该项目的引入解决了19户家庭共计27人的就业难题,年收益达50万元,并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余元。
江苏银行把产业富民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优先支持那些能够联结农业项目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引领农户发展生产、吸纳农民就业的“造血”项目,助力长效脱贫。正邦集团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的业务模式为“公司+农户”以及“公司+基地+农户”,推广企业自身的生猪养殖先进技术和先进养殖经验,为养猪农户提供猪场建设指导、养殖管理技术输出与扶持。今年10月,江苏银行与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科技农业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提供30亿元授信支持,支持企业更好服务三农发展。江苏银行将提供产业基金支持,与正邦集团开展科技产业扶贫合作,把正邦集团产业资本引入徐州睢宁和贾汪等地,共同带动当地的农户脱贫致富。江苏银行还将为其提供兼并与收购、结构化融资、资产管理、企业财务顾问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精准满足三农发展中企业不断升级、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治贫必先治愚,扶贫先要扶智,只有授之以渔,才能彻底扭转贫困局面。江苏银行通过精准助学、送金融知识下乡的方式,为贫困地区“扶智”,丰富了智力扶贫的内涵,建立起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推动实施“滴水·筑梦工程”,每年出资240万元,3年共捐赠720万元,用于资助江苏省12个重点帮扶县(市、区)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的1200名贫困生,完成非义务制教育高中阶段学业,积极助推江苏经济薄弱地区的精准助学扶贫工作。江苏银行还依托“融梦想·益家人”公益理财产品收益(客户每购买1万元,江苏银行同步捐助1元),设立“幸福江苏博爱基金”,优先用于资助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等社会弱势群体。
江苏银行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多个分行组织开展了“送金融知识下乡,助力精准扶贫”活动,向乡镇居民宣传金融知识,涉农贷等产品业务,把最新、适用的金融知识送到扶贫对象身边,努力提升贫困群众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眼界,通过“扶智”助力贫困地区彻底扭转贫困局面。江苏银行淮安分行在淮阴区、涟水县举办了村干部培训讲座,为村干部开展了《农村电子商务ABC》《农产品营销》等课程,帮助村干部拓宽发展视野,理清工作思路,设计服务三农专用宣传用品,包含新农贷、农资采购贷、大额存单、特色三年、理财产品、国债等特色产品,配发到县区经营机构,为贫困地区农民获得金融知识提供便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
http://www.p5w.net/stock/news/gsxw/201712/t20171212_2042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