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山东汶上农房抵押贷款试点采访记

 

“以前做柏籽加工一直都是采用赊销的方式,收货方回款特别慢,靠自己手里这点钱根本没法扩大生产。去年7月,通过农房抵押贷款模式,我以在自家宅基地上建造的价值60万元的3层楼房为抵押,向汶上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贷款30万元,用于补充中药材加工所需的流动资金,家庭年收入已经超过20万元。”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小秦村,村民梁全告诉记者。

据了解,山东汶上县苑庄镇小秦村是全国著名的中药材加工基地,其独创的柏籽加工工艺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该村有200余农户从事中药材加工,均通过农房抵押贷款方式,解决了中药材加工资金短缺、压货严重、账期长的问题。

  驱动农房“活”起来

“‘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展以来,汶上县作为山东省首批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县之一,围绕着如何盘活农民手中的资产、将农房产权真正变为用于经营的‘活钱’这一核心,在抵押担保方式和抵押品处置方式上大胆创新,打通了制约农房抵押贷款投放的关键环节,实现了农房抵押贷款‘面’和‘量’的双突破。”汶上县委书记李志红介绍。

记者了解到,为加速试点工作推进,汶上县加快推进农民住房确权颁证工作,先后两次召开联席会议进行专题部署,人行汶上县支行、国土资源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先后到南京市六合区、温州乐清市、瑞安市学习先进经验。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全县共分成6个标段同时推进招标测绘、权属调查、登记公示、确权颁证等工作,推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住房所有权实行“两证合一”。截至9月底,全县农房不动产证书颁证率达到34%,较5月末提高了28个百分点,为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人行汶上县支行联合县委农工办、财政局,协调引入山东融资财信担保公司和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汶上支公司,与济宁银行汶上支行分别合作开办农房抵押贷款担保业务和保证保险业务,截至9月底,办理贷款担保3笔40万元、贷款保证保险1笔10万元,在风险补偿机制建设上实现了新突破。此举有效地降低了农房抵押贷款业务风险,减轻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顾虑,为让“沉睡”的农房“活起来”提供了风险保障。

  鼓动银行“干”起来

“因地制宜,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探索适合汶上县实际的农房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和抵押品处置方式是推动汶上县农房抵押贷款增量扩面的关键。”人行济宁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郑现中表示,“中支指导汶上县支行联合各有关部门大胆创新,围绕抵押品做好加减法,打通了制约贷款投放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为督促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房抵押贷款业务,人行汶上县支行印发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百日攻坚”活动实施办法》,按月制定“增量扩面”任务计划表,将计划落实到具体责任银行和责任人,并严格执行日调度、周通报制度,对任务完成好的金融机构进行通报表扬,对推进不力的金融机构进行督导、约谈。目前,全县贷款试点银行已扩展至5家,新增农房抵押贷款23694.44万元,较5月末增长236.5%。

为缓解金融机构“无权证不担保”的信贷政策顾虑,人行汶上县支行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创新担保方式,给未确权的农房做加法,通过附加村委证明、公证、担保函的方式,组织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公证抵押”、“银农协议+村委证明”和“抵押担保函”3种贷款模式,破解了“无权证抵押难”的难题,推动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快速投放。截至9月末,汶上县金融机构分别发放以上3类贷款51笔、2053笔和1278笔,贷款余额分别为1609万元、14526.04万元和16513万元。

  “贷”动农民富起来

孙成星是汶上县的收粮大户,今年3月份,通过“抵押担保函”贷款模式向银行机构申请了50万元的农房抵押贷款用于秋粮的收购,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他粮食收购中的资金瓶颈。“有了这笔贷款,今年收粮就不用愁了,感谢政府和银行的好政策。”孙成星说。

记者了解到,在汶上县,像孙成星这样的农民,已有近4000户得到了农房抵押贷款的帮扶,解决了他们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难题,陆续走上了致富路。

据介绍,汶上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县,贷款难一直是制约该县农民创业致富的瓶颈,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开展以来,经过近一年多探索实践成效显现。截至9月末,汶上县农房抵押贷款余额32659.04万元,较年初增长291.83%;累计贷款余额48585万元,较年初增长224.57%;发放笔数3384笔,较年初增长188.25%,各项指标在山东省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县(市)中排名首位。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记者 温跃 赵小亮

通讯员 蔡祥玉 曾静斐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qy/dfjr/201711/t20171108_127368.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山东汶上农房抵押贷款试点采访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2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