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媒体报道·金融时报】转向多元化金融服务 山东探索普惠金融新型商业模式

 

12月17日,由山东省金融办指导,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山东省普惠金融研究院主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论坛暨‘金融激活新动能’全国财经媒体看山东启动仪式”举行。山东省金融办副主任初明锋在致辞中表示,普惠金融服务的重难点主要是小微企业、农民等弱势群体,这对金融机构的盈利性构成很大挑战,其商业可持续性也成为世界难题,但这些弱势群体实际上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体和民生发展的主要方面。

  发展普惠金融 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在演讲中表示,从金融角度看,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除了表现在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各区域间金融、机构金融与居民金融等方面外,更多地表现在城乡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三农”获得的金融服务不充分。这不仅将严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制约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缩小,而且将严重影响2020年至2050年两个发展阶段目标的实现。王国刚认为,在这种状态下实现未来30年的发展目标,一个很重要的路径是发展普惠金融。

王国刚指出:“理论上,金融本身带有普惠特点。金融理论揭示的是金融运行和金融发展中的本质、内在规律、运行机理和操作技能。200多年来,基于金融发展的实践,海内外学者撰写了众多的金融学方面的教科书、研究论着和调研报告等,但迄今没有一个人论证过金融的‘嫌贫爱富’原理,也没有一个人论证过金融应当局限于为精英阶层和富人服务的原理。”

王国刚进一步介绍:“不仅如此,有关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的各种理论还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如何充分运用金融机制推进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内在机理。”但是从实践层面上,由五个方面成因,金融的普惠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限制:金融供给不足、偿债能力难以确定、权益难以确定、经营成本的制约、营业的稳定程度。”

王国刚认为,“融资”渠道并非只有“金融”这一个机制,财政支出、慈善公益等也是融资的重要机制。金融的本质并非融通资金,“它是在资产权益基础上以获得这些权力的未来收益为标的而进行的交易过程和这些交易关系的总和”。

此外,长期困扰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成因包括农产品、农业资产难以确权、资产收益难有明确的财务簿记和金融运作成本过高。由此,王国刚认为,真正能使金融服务“三农”落地,要进行土地确权,适度规模经营,要调整农业生产组织,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引导不可或缺,同时要进行金融创新,创新适合当地的各种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王国刚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发展普惠金融,对于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公平、供给均衡与有效监管是普惠金融三大支撑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的特点,但仍存在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普惠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针对普惠金融最本质的适用性问题,山东大学副校长胡金焱表示,普惠金融需要回归公平,机会均等化的给予社会群体,以包容的状态为大家提供金融服务。机会平等、商业可持续,让金融机构有可以承担的成本,让接受金融服务的人能够承受这样的成本,才可以达到均衡,当然也需要政府的引导,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推进金融服务的全方位,才有可能向深度发展,才有可能广覆盖、低成本的持续。

“需要明确的是,普惠金融并不等同于扶贫、普惠金融也不是慈善,要保证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金融的本质特征仍需要保持,即必须遵循安全性、商业性、市场性的金融原则。”胡金焱强调。

针对当下出现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胡金焱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度难以衡量、风险不可控等问题导致了部分群体出现了融资难的问题,而这也间接地导致了部分群体寻求资金的渠道多元化,而产生融资贵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金融机构承担首要责任。“普惠金融的金融供给主体必须是体制内金融机构为主力军,体制外的金融机构可以是生力军。”胡金焱表示,银行等金融机构之所以是主力军,在于其三点优势:一是规模优势,二是实力优势,三是抗衡风险的能力。而以体制内金融机构为主力,体制内的金融通过市场作用,把利率降下来,同时体制外的金融机构发挥其优势作用,两方结合构建一种多层次、广覆盖、并具有竞争性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才能够达到一定的均衡。

正如胡金焱所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银企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过高。在本届论坛上, 由研究院、青岛即墨区政府联合建设银行共同开发新型信贷模式——普惠金融超市在本次论坛上揭牌开业,普惠金融超市打造的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专属信贷产品——“普惠贷”也首次亮相。

  普惠金融由小额信贷向多元化金融服务转变

“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扩大社会就业的主体,也是民生发展的主要方面之一。”初明锋表示,为此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对普惠金融给予足够重视,把发展普惠金融提升到促进金融业持续均衡发展,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的高度。近年来山东省发展普惠金融的探索和实践,可以总结为三点。

初明锋说,一是着力推动普惠金融由单一的小额信贷向多元化金融服务转变。其中包括,改善小额信贷服务,引导中小商业银行加快向县域乡镇和社区延伸机构和服务。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发展普惠的保险。二是统筹促进传统金融转型与民间金融创新。首先是促进地方中小金融改革发展,全面完成农村信用社的改革,70%以上的资金投向了“三农”领域。其次是规范发展新兴普惠金融组织,积极引导民间资本,从地下走到地上,实现规范化、阳光化发展。再次是加强统筹规划,完善监管措施,努力发挥金融属性交易场所。三是始终坚持为金融的普惠化改革保驾护航。本着实验探索不断总结的原则,山东省政府于2013年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意见,从此以后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在全国率先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体系。

此外,记者注意到,论坛上,山东省普惠金融研究院推出了其与青岛即墨区人民政府共同研发的新型商业模式“普惠金融超市”。

据山东省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邢乐成介绍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太高。而“普惠金融超市”旨在真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慢、贵的问题,由“四大平台”(即增信平台+大数据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要素组合,通过构成要素、动力机制、运营方式和盈利模式的创新,打通“银、政、企、圈、保”多方关系,构建信息对称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平台运营公司负责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通过“严进宽出”的形式向银行推荐优质客户,银行对平台推荐的企业进行考察并贷款,真正实现了银行体系外的“审贷分离”。从而打通了银企之间的信息通道,实现交易成本降低和风险管控。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琰 许婷

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qy/

转载请注明来源:【媒体报道·金融时报】转向多元化金融服务 山东探索普惠金融新型商业模式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