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数字化浪潮下,小微与“三农”如何迎来金融活水

 

你可能不知道,一家街角小店的续命资金、一位农户的耕地贷款,都与国家金融“大文章”紧密相连。过去五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这背后是政策加码、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卷”向基层的结果。

浙江、江苏等地的农商行甚至为小微企业设下“限时反馈机制”,确保融资需求实时响应;疫情期间更有17万亿元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惠及超千万经营主体。这些细节,就是普惠金融的温度。

更重要的是科技赋能。AI、大数据让银行敢贷、能贷、快贷,打通了信息不对称的梗阻。建设银行的“商家生意卡”、邮储银行的AI风控模型,都让长尾群体的融资从“遥不可及”变成“触手可及”。

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探索差异化模式。大型银行要用低成本优势稳住基本盘,中小银行则需立足本地产业,走出特色路径。

普惠金融的意义,不只是给钱,更是给信心。它让无数个体经营者和农户有了继续前行的底气,也为中国经济的韧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者:唐加文

https://www.360kuai.com/pc/957dbd9065977363e?cota=3&kuai_so=1&refer_scene=so_3&sign=360_da20e874

 

 

转载请注明来源: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数字化浪潮下,小微与“三农”如何迎来金融活水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1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