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东至县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为持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助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至金融监管支局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加大金融供给,优化金融服务,强化科技赋能,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田间地头,为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贷款“精准滴灌”,助力产业兴旺
该支局持续引导辖内银行业机构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2025年以来,农发行东至支行累计投放粮油贷款2400万元,重点支持安徽龙溪外贸麻油制造有限公司、安徽省禾健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粮油购销流动资金需求,累计投放水利贷款6.05亿元,显著提升县域防洪安全、供水保障及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东至农商行创新推出“扫码即贷”线上服务,覆盖全县237个行政村,农户只需通过手机银行即可“一键申请、自动授信、实时到账”。对于麦收重点乡镇,东至农商行的“金融村官”深入田间地头,加大走访力度,力争第一时间解决农户难题,并为粮食烘干、仓储、销售等环节提供“产销对接+融资”一体化服务,全力确保稳粮保产。截至2025年6月底,辖内涉农贷款余额达263.93亿元,较年初增长11.02%,切实满足了农村各类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保险保驾护航,稳固农业根基
“有了商业性水稻种植暴雨巨灾指数保险兜底,再遇到大雨我也不担惊受怕了。”东至县香隅镇老虎岗村种植大户李国庆承包的水稻田地理位置特殊,紧邻长江南岸,多年来一直深受梅雨期强降水的困扰。国元保险东至支公司了解到李国庆的实际困境后,为他推荐了商业性水稻种植暴雨巨灾指数保险产品。这份保险,为李国庆的水稻田提供了49.24万元的风险保障。
该支局指导辖内保险机构积极服务“三农”,推广“水稻育秧保险”“羊肚菌目标产量保险”等普惠金融产品,覆盖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以及羊肚菌等特色农业产业,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全面保险保障。组织保险机构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做好重点地区临灾查勘服务,精准开展承保工作,应保尽保。同时,督导保险机构分片区对接各乡镇,协助各村开展农业风险管理培训,建立与农业、气象部门定期沟通机制,实时关注农作物生长情况,提示灾害预警信息,有效提高了农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切实维护了广大投保农户的利益,为农村产业发展筑牢了稳固根基。
数智“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能
“真没想到,徽商银行的100万元信用贷款这么快就到账了!”在东至县东流镇金山村,渔业养殖带头人胡新民正站在千亩鱼塘边指挥投喂作业,手机突然弹出的到账短信让他笑逐颜开。“有了这笔贷款,我们准备扩大养殖面积,今年销售额有望突破2000万元”。2015年,胡新民承包了金山村3000亩的丁湖圩和600亩的圩田,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与稻虾联作产业。然而,尽管养殖规模日益扩大,资金短缺却成为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对于农业经营主体而言,轻资产、缺抵押是普遍存在的痛点,这也使得他们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往往面临困境,难以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不久前,徽商银行东至支行负责人罗杰对胡新民的渔业养殖场进行了实地走访,深入了解他的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面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徽商银行东至支行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应用了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这一举措为农业经营主体“贷”来了金融活水。
在数字技术加持下,辖内金融机构依托“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红色信e贷”等数字化平台,整合农业生产、销售等数据,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精准风控依据。同时,依托科技手段,金融机构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线上申请、审批、放款一体化服务,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通过科技赋能,金融机构的服务触角得以延伸至偏远乡村,切实解决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东至金融监管支局表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强化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东至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助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作者:程曦 章丽铃
http://news.10jqka.com.cn/20250624/c6691273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