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普惠金融,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还是以‘存、取、贷、汇、支付’等传统金融业务为主,资本市场很少被提及。”日前,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毛寒松在“资本市场支持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会议上如是表示。
那么,资本市场能做普惠金融吗?此前,银行业开展普惠金融的经验又有何借鉴之处?来自业界、学界的多位专家、市场人士回应了上述问题。
资本市场普惠金融事业持续探索发展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在资本市场多领域成效斐然,特别是多层次股权市场服务不同类型企业的能力明显增强。毛寒松列举了相关进展:从“十三五”开始,中国证监会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企业IPO、新三板挂牌、并购重组等开通绿色通道,帮助其获得低成本资金,带动当地就业和产业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措施的综合运用平台。2024年末,全国3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共计服务企业约18万家,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2025年,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试点有序开展,支持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挂牌上市。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副院长解学成重点介绍了北交所在普惠金融方面的探索。“北交所创立之初,中国证监会就提出要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成长路径,培养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交所成立之后走的每一步都在普惠金融道路上走得很扎实。”他说。
此外,债券市场上具有普惠属性的融资工具持续创新,扶贫债、乡村振兴公司债、专项债、债务融资工具等产品,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在保障农户增收方面,“保险+期货”成效显著,已为21个农业品种保收。
招商期货数字金融与财富管理总经理、ESG负责人陈星辛分享了招商期货在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和绿色金融融合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不断升级,切实服务乡村振兴。以生猪为例,假设当前生猪价格为每吨2万元,3个月后跌至每吨1.7万元,农民将严重亏损。为此,创新设计出“保险+期货”模式。养猪农民向保险公司购买“生猪价格险”并缴纳保费,保险公司用保费作为期权权利金,与期货公司定制场外期权,期货公司再在场内市场进行对冲,此为1.0版本。
随后,该模式升级到2.0版本,即“保险+期货+银行订单”。此前银行因猪肉价格波动大,不敢给小型养殖户放贷,新模式对冲风险后,银行敢于放贷,农民得以购置种猪、建设猪舍。同时,期货具备价格发现与指导功能,农民可预判价格,大型经营主体以固定订单价格收购生猪,稳定了农民的养殖计划。
后来进一步发展到3.0版本,以新疆棉花为例,农民因当前价格低囤货,可能导致次年价格更低,影响棉织企业生产链。引入“保险+期货”后,农民可先将棉花卖给棉企,同时在期货市场购买棉花看涨期权,通过这种方式化解难题,促进产业平稳发展。
资本市场做好普惠金融须从多方面着力
当然,资本市场做好普惠金融也面临一些挑战。CAFI院长贝多广表示:“要关注可得性问题。本来资本市场理财就存在较大风险,那么如何解决合格投资者的问题?此外,可持续性问题也值得关注。”他表示,资本市场都是讲利润回报率的,而普惠金融不能收很高的费用,那么如何实现商业上可持续?与此同时,也需要思考现行监管政策下风险、收益如何实现平衡。
与贝多广观点相似,毛寒松也认为,未来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平衡好几个关系:一是市场探索和政府支持的关系,二是服务功能和商业可持续的关系,三是市场包容性和防风险的关系。
渤海证券股权融资总部负责人张可亮的解题思路是充分借鉴此前银行业普惠金融的经验。在其看来,资本市场要做好普惠金融,可充分借鉴此前银行业普惠金融的经验。“要建设资本市场普惠金融生态,应该从理论、制度、主体、市场、环境五个方面分别进行探索和建设。”他针对制度上的创设和完善表示,首当其冲的一条是设立资本市场普惠金融可执行标准。以服务对象为例,定性指标可结合工信部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标准,定量指标可与目前的新三板挂牌、北交所上市条件相结合。但在设立营收、利润等财务指标门槛下限的同时,还应该对财务指标上线进行规定,防止大企业挤占普惠金融资源。
此外,围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资本市场也大有可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周琼表示,当前,普惠金融可盘活的资产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向普惠群体提供融资支持的债权类资产;另一类是向普惠群体提供普惠服务的基础设施类资产。其中,前者已有较为成熟的盘活模式,后者在盘活过程中部分面临资产权属复杂、合规成本高、收益率低等难点,需要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实现资产的精准分类与动态优化,提升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吸引力。
在需求端方面,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加强投资者教育是提升资本市场普惠金融可得性的必要一环。中金财富战略与数字化能力发展中心董事总经理朱虹表示,应特别关注投资者教育、金融健康的重要性,在普惠理财领域更是如此。“中金财富探索尝试有效的投资者教育触达方式,给出一些‘红绿灯’‘发车信号’,避免不理性行为,利用AI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希望能用这些手段帮助广大居民理性享受理财服务。”周琼呼吁,指数基金、投资型养老产品等应该被大力发展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金融机构应及时将长期投资、指数基金投资这些概念传达给投资者。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马梅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