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晨光,来上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已经成为当下国人的热门消费习惯。在中国咖啡版图上,云南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咖啡种植规模最大的省份。在云南普洱海拔900米至1500米之间的咖啡种植带,交错的河谷山坡、充沛的阳光雨露、昼夜温差带来的雾气,赋予了小粒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油脂丰厚、略带果酸的独特风味。
如何把握住“小粒咖啡”带来的“大好商机”?这是云南普洱南岛河村咖啡种植大户李先生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目前,南岛河村的咖啡种植面积达3.6万亩,村民们7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这片绿色的宝库。2020年前后,随着云南小粒咖啡打响知名度,不少国际咖啡巨头纷纷把普洱列为重要采购地。李先生抓住机会,大量收购本地咖啡林,如今已拥有1400余亩的咖啡园。
咖啡热度持续走高为咖啡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采摘成本、土地流转成本及相关农资成本投入也在逐步攀升。每年产季,李先生需要雇佣60余名工人持续采摘4个月,流动资金紧张成为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由于缺少抵押物,李先生的融资之路并不顺利。
正当李先生心急如焚之际,工商银行向他送来了“及时雨”。基于土地权属、种植规模等经营信息,工行客户经理通过详细调查当地咖啡种植成本与预期收益情况,运用智能化评估手段,为李先生提供了300万元信用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如今,看着咖啡园生机勃勃、一派繁荣景象,他感叹道:“多亏了工行,我才能够渡过难关,继续我的咖啡事业。”截至目前,工行云南分行已累计为170余户咖啡种植户提供贷款支持超2亿元。
作为深耕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大行,工行普惠金融服务的视野并未局限于种植端。上海某实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杨女士有着丰富的咖啡加工贸易行业经验,是国内某知名咖啡连锁品牌的原料供应商,同时也是一名云南本地人。2022年,杨女士看到当地咖啡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政府对咖啡产业的大力支持后,毅然决定回乡,并收购了当地一家咖啡加工贸易企业,优化了管理模式,引入了先进加工设备,准备大展拳脚。可就在这时,普洱咖啡原材料价格飙升,原定生产计划面临严峻挑战。工行云南普洱分行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e抵快贷”产品为杨女士的企业提供了近500万元资金支持,危机得以成功化解,让她安心规划未来的发展。
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云南咖啡的“咖位”不断提升,“咖啡+”的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工行云南分行聚焦特色农业发展,推出多样化数字普惠产品,依托“平台+撮合+金融”服务模式,为政、银、企、农等多主体提供服务对接,帮助咖啡产业链上主体拓展产品、项目、技术、资金等合作渠道,拓宽企业和农户“致富路”,书写具有工行特色的普惠金融大文章。
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王昱力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3-21/doc-ineqmfqm95974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