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郑文凯:三措并举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12月1日,在由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的经济前瞻论坛2024年会·2024农村金融论坛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发表了题为《发展繁荣农村普惠金融,更好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主旨演讲。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农村普惠金融服务需求将更加旺盛,服务手段将更加完备,服务内容将更加丰富。”郑文凯表示,近年来,全国农村普惠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升。

郑文凯认为,未来应在以下三方面拓展、延伸、丰富农村普惠金融服务。

一是进一步提升面向中小微弱主体的服务能力。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目前全国有221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00万户家庭农场、10万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亿多发展多种经营的农户,以及日益成长的农村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总体来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特点是数量庞大、层次繁多、类型丰富,但同时,个体差异较大,整体实力不强。现有金融机构及其服务方式和产品仍然很难满足各类经营主体的多样化需求。破解这一难题,既要深入了解掌握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总体情况、发展需求,也要全面分析把握不同类型主体的基本特点、个性化需求,还应看到农村各类经营主体并非孤立存在,比如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在实践中,他们之间往往具有多种多样的链接与合作关系,要找准服务切入点,科学整合服务资源、设计服务产品、构建风险风控机制,不断提高符合农村实际、专业性强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二是进一步加强完善重心下沉的服务体系。强化组织体系,各大银行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行支农支小内设机构、设置专门岗位、配备专业人员,强化职能定位,确保工作重心有效下沉,普惠金融服务下乡进村落地。强化政策导向,对农村普惠金融服务项目优先优惠配置资源,对基层机构普惠金融服务的探索创新给予业务支持和容错空间,建立激励机制,合理确定业务考核指标。强化科技赋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农业、数字乡村管理平台等资源,有效整合涉农主体信用信息,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管理服务系统。

三是进一步丰富创新需求导向的服务产品。从实践来看,面对广大农户的普惠金融服务,应该在助贷、助信、助保、助能、助力五方面有机结合、综合发力,这是普惠金融服务自身创新发展的潜力所在。在这方面,有的非银行小贷机构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实践。其要求基层业务员在开展贷款业务的同时,对农户的贷款额度、期限、信用条件、使用方向进行全面了解,业务平台根据不同情况,帮助一线业务员对接相关服务项目,直接落地实施。农村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对农户而言的“最后一百米”,这种一条龙式的服务,既有助于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也有助于农户增信增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http://news.10jqka.com.cn/20241202/c664075341.shtml

转载请注明来源:郑文凯:三措并举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1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