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作为立足县域、支农支小的专业化社区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普惠金融和实施金融扶贫的重要载体。今年年初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锚定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总目标,聚焦征信供给强化,在全国率先实现村镇银行全业务全面接入征信系统,切实提升了征信系统在吉林省内的覆盖面、服务力和普惠性。
截至今年7月末,吉林省已有138家地方性法人机构成功接入征信系统,不仅涵盖银行业金融机构,还扩展到汽车金融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数据覆盖面的广泛性和信息的全面准确性,极大提升了征信系统在吉林省的普惠效能高质量提升。
村镇银行接入征信系统后,客户信用信息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得以实现,风险管理效率和准确性显著提高。这不仅有助于银行做出更合理的信贷决策,还促使银行通过大数据模型分析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从而扩大了信贷业务的覆盖范围。
同时,线上自行查询信用报告渠道的开通,为开展线上化信贷业务提供了极大便利,突破了农村金融成本高、管理难的瓶颈,放贷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某村镇银行负责人表示:“接入征信系统前,平均授信申请审核时间在3-5天,而现在最快可实现90分钟放款。”
在过去,村镇银行客户申请贷款往往需要提前到人民银行征信服务窗口或自助查询终端获取纸质信用报告,不仅耗时费力,还增加了客户负担。接入征信系统后,银行可根据客户授权自行查询其信用报告,避免了客户“多跑腿”的麻烦,实现了从申请到放款的全流程“一站式”办理。这一变化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一位村镇银行客户感慨道:“现在直接在银行现场就可以查征信,不用像以前一样两头跑了,真的方便了很多。”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将继续秉持“应接尽接”的原则,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等六类机构的接入工作上。通过完善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推荐交流机制,增加六类机构接入(退出)前置审批环节,在确保数据质量的同时,有序推动机构接入(退出)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助推吉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田甜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408233163885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