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60090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衢州分行精耕普惠金融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党的二十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擘画了宏伟蓝图,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这一系列重要部署,彰显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乡村振兴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作为推动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民泰银行衢州分行积极贯彻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要求,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农村和农业的转型升级。

金融“底肥”,助推农业龙头企业“强筋壮骨”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对于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具有关键作用。民泰银行衢州分行始终重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以金融活水助推农业龙头企业“强筋壮骨”。

8月20日,在衢州市翔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猪肚菇种植基地,一排排菌包整整齐齐“列队”在高约10米的6层架子上。“我们这个菌菇培养库里有1.5万个菌包,而这样的培养库,我们公司有70个。”该公司负责人黄云龙告诉记者,他们种植菌菇也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2015年,一次外出考察市场,黄云龙看到了猪肚菇的市场前景,于是,就萌生了规模种植猪肚菇的想法。想干就干,公司的一期项目开始建设。“一期项目建成后,年生产规模为50余万袋菌包,年产值300余万元。于是,我又想引进数字科技种植菌菇,实现工业化种植、全年化生产,但资金有些紧张,还好民泰银行衢江支行给我们及时发放了信用贷款,让我一下有了底气。”黄云龙说,当时,民泰银行衢江支行了解到他公司遇到了资金上的困难,立即就组织人员上门了解情况,给予了5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从调查接洽、授信申请到发放贷款仅用时3个工作日。

有了资金,黄云龙先后建起了智能温控系统、标准化出菇房、恒温无菌培养室、冷库等设施设备和物联网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全自动控制,食用菌终于实现了全年化生产,菌包生产规模也达到了每年200余万袋,年产值1500多万元。

科技赋能,让信贷资金精准高效直达农户

“山区离银行网点比较远,以前总觉得办贷款各种资料反复弄,实在是怕麻烦。没想到现在足不出户就能直接办贷款,还能享受到政策优惠。民泰银行确实挺给力的。”刚通过手机银行办理了一笔15万元贷款的邓生其感慨道。

邓生其是龙游县沐尘畲族乡的种粮大户。2015年,他承包了100多亩田地,开启了规模化水稻种植。为进一步增产增收,今年2月,邓生其计划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但由于应收账款未能及时回笼,而扩大种植规模之后还有机械耕种、种子购买、人工管理费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资金,较高的经营成本成了摆在他眼前的一道难题。

民泰银行衢州龙游支行客户经理在走访调研时,了解到邓生其的资金需求后,为不影响他的春耕春种,立马带着PAD上门,迅速收集贷款资料,实地采集种植周期、规模、投入成本等数据。通过系统智能化评估,客户经理向他推荐了“随e行”产品。该产品十分贴合邓生其的需求,在授信期限内,可随借随还,最高授信额度达50万元。

半个小时,邓生其的贷款审批就办下来了。“这个产品好,分笔用款,额度循环,利息按天计算,十分精准和灵活,也不需要抵押。”邓生其对客户经理的服务赞不绝口。

如今,邓生其带领着村民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打造区域特色农业品牌,把土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经济优势,探索着走出一条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想要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必须破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的短板,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民泰银行衢州分行行长关启亮表示,近年来,民泰银行衢州分行扎根乡村,围绕乡村振兴,以“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惠农项目合作为抓手,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夯实农户大数据平台和线上授信基础,构建客户、产品、渠道等数据的标签评价体系,对小微客户进行细致完整地画像,围绕“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提供精准的产品推荐和信贷资金解决方案,全力助推县域特色乡村产业发展,切实践行好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该银行还积极推出“移动银行”服务,客户经理人手一台PAD,把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当作办公室,让客户实现“一次不用跑”就能完成贷款申请、调查、审批到合同签订,让金融服务更有获得感。截至今年6月末,民泰银行衢州分行各项贷款余额43.55亿元,其中涉农贷款20.34亿元。

 

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衢州分行精耕普惠金融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sdpuhuijinrong.com/view/1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