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博山北海村镇银行在上级监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始终坚持“立足当地、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的经营定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加大金融支持普惠金融领域的力度,深入贯彻和落实金融服务普惠小微企业、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目标,强化信贷供给能力,全面推动各项业务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
强化提升普惠金融政策宣传
创新模式,以党建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定普惠金融发展方向,以党建为引领,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开展普惠金融宣讲、推进农户授信工作,推动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先后成立普惠金融宣传队六支,深入辖内村居62个,开展政策宣传80余场次,宣传覆盖群众3万余人,累计解决企业居民融资、开户、支付等金融问题125项。
瞄准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走访对接工作。结合经营实际,加强对机电泵、汽车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走访对接,扩大对物流、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信贷供给能力,确保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增长,通过开展“行长进企业”活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着重强化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上下游金融供给能力,以点带面累计扩展小微企业客户163个,实现有效信贷供给4000余万元。
强化政银企合作,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增强政治意识,贯彻和落实好2024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加强政银企沟通协作,深化与产业联盟、企业协会、产业园区的交流合作,建立“企业白名单”,深入推进“齐心鲁力、助企惠商”“金融+商会+企业”个体工商户金融伙伴育苗等专项行动。通过建立“金融辅导队”,先后与五大产业联盟、小微企业协会建立常态化沟通联动机制,动态为辖内小微企业提供精准化、专业化金融服务,先后开展专业化政策宣讲5场次,覆盖辖内企业80余家,有效增进了银企信息互通,确保普惠金融政策落地。
持续优化完善管理机制建设
聚焦主责主业,明确各项发展目标。该行于年初制定《淄博博山北海村镇银行2024年经营发展规划》,明确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保证各项业务贷款“两增(增存款、增贷款)”“一稳(稳利率)”健康发展,确保涉农贷款占比持续保持在90%以上,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不低于80%,普惠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4%,年内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有效户数、首贷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
完善业务考核体系,发挥考核引领作用。该行进一步优化考核管理办法,提升普惠小微考核权重,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等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确保目标计划顺利实施和有效推动。持续做好考核监督工作,充分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作用。
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制定和优化《淄博博山北海村镇银行新增贷款责任追究及尽职免责办法》,进一步明确责任追究的具体情形和操作要求,确保制度有效落地,进一步扩大责任追究和尽职免责人员范围,根据业务实际减轻一线操作人员责任比例,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实行差异化管理,有效提升基层网点敢贷愿贷能力,提高客户经理在普惠领域金融支持工作中的积极性。
以创新为引领提升服务质效
创新专业化普惠金融服务产品,提升信贷供给能力。该行结合普惠小微企业客户实际,充分发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人熟地熟”“灵、便、快”等优势,创新推出普惠信用贷、机电产业贷、家庭亲情贷等专业化、便捷化信贷产品,持续提升普惠小微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减免或优化担保方式、调整贷款和还款周期、差异化设置准入门槛等措施,为市场主体融资提供服务更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普惠信用贷款余额20589.43万元,占普惠小微企业全部贷款余额的28.74%,较去年同期增长11049.43万元,同比增幅115.82%。
创新业务流程,以科技支撑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该行充分认识到科技力量在金融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大数据为支撑,依托不断完善的风控管理模型,创新推出“智慧快贷”业务产品及流程,通过采取“线上+线下”的业务模式,将办贷效率进一步提升50%,以移动展业平台为依托,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确保线上、线下风控双管理的模式下,实现了市场主体从申贷到用贷的“零跑腿”,切实提升了市场主体在金融服务中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实现“智慧快贷”系统办贷493笔,余额23770.50万元,占全部贷款余额比重提升至29.29%。
不断创新利率定价管理模式,让利实体经济。随着经济环境变化及市场竞争压力加剧,该行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了解各市场主体实际融资成本承受能力,修订和出台《淄博博山北海村镇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利率定价管理流程及机制,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结合客户综合条件,制定差异化利率定价政策,切实保障融资成本与市场主体的匹配性,持续推动地方经济平稳发展。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38%,较年初下降0.73个百分点。
http://news.10jqka.com.cn/20240807/c6605592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