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2日,铜川市获批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成为陕西省首个明确探索普惠金融助力经济转型路径的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国字号”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批设以来,铜川市聚焦服务城市转型和助力乡村振兴两条主线,围绕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高质量建设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形成了十大典型案例,并取得6项全国领先、陕西首单类工作成果。反映普惠金融综合发展情况的“铜川指数”从试点前的25.06增长至2023年末的38.62。
铜川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产业创新转型发展效果显现、小微企业量增质升、农民农业增收增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物理协同”逐步深化为“化学反应”,普惠金融改革初见成效。
聚焦铜川转型,构建金融服务新平台
铜川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推动转型过程中,很多煤炭企业、建材、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及核心企业转型意愿强烈且已经具备转型的条件,但又普遍面临资金短缺或因各种原因融资成本高的难题,转型的压力较大。
“如何以转型信贷为支撑,支持铜川企业实现低碳转型是当前更亟需创新的领域。这需要我们全力发挥金融机构在推动企业转型方面的作用,为金融支持城市转型及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人民银行铜川市分行相关负责同志说道。
所谓“试点”重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落实。打造出一大批转型富有成效的标杆企业,形成普惠金融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铜川实践”。
人民银行铜川市分行通过出台转型金融服务指导意见、发起倡议、引导将转型理念嵌入银企合作等方式,探索基于转型挂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多种融资方式,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效率。
同时立足铜川产业结构实际,分批建立转型企业(项目)清单,制定转型金融服务指引,明确转型承诺的界定主体和标准,引导金融机构稳定扩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高碳行业搁浅风险,助推铜川“四大传统”产业(煤、电、水泥、铝)向低碳化转型。
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当地金融的强力支持。2023年4月25日,普惠金融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融资对接会在铜川召开,会上首批内嵌转型承诺的转型贷款产品实现签约落地,部分机构与企业达成融资意向4000万元。
此次对接会议上签署了银企合作协议的某铝业公司财务总监表示:“之前公司以生产销售民用建筑铝材为主,但随着铝合金型材需求领域的变化,工业铝型材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多,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在人民银行铜川市分行等部门的支持下,多家金融机构积极主动为我公司提供融资对接服务,帮助公司克服了资金不足的压力,实现了产品的转型升级改造,产品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而今,更具内生性、包容性及渐进性的铜川特色转型金融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践行金融为民,拓宽普惠金融服务面
有温度的金融服务需要主动对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
人民银行铜川市分行围绕香菇产业链,探索出现代农业“金融服务全链条、产品覆盖全周期、减费让利全流程、金融机构全参与”的“四全”金融服务模式。
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农业产业链,才能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金融力量。
铜川围绕光伏产业,成立乡村振兴公司,建立合格承贷主体,推出专项信贷产品,破解村集体经济贷款难题。围绕樱桃产业,开展整村授信,推出“樱桃贷”,提供3-5年契合产业周期的长期资金支持……共创新推出20种特色信贷产品。
普惠金融与乡村发展相结合,不断打造金融服务下沉业务场景,把柜台“搬”进田间地头、把服务送到农户心头。
在全省首创市、县、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四级联网”模式,建立31个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789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实现乡镇和行政村全覆盖,为乡镇和农村提供涵盖政务、金融、生活等多项便民服务,实现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
普惠金融不仅吹动了“乡愁”,更让来铜创业的人找到“家”的感觉。
针对原籍不在当地的“新市民”群体,率先建立全省首家具备规模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聚焦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强化金融支撑,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出新市民专属小额信贷产品和主动授信消费贷款产品等。2023年全辖机构为新市民群体提供信贷支持21亿元,风险保障261亿元。
让新市民融入铜川新环境,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普惠金融可得性、便利性、满意度显著提升。
狠抓创新赋能,推进协同共建大格局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快速向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也成为普惠金融助力地方产业发展的有益补充。
网商银行在宜君县布局全国首个针对玉米产业的卫星遥感“大山雀”信贷系统,运用卫星遥感技术,精准掌握农作物生产信息,实现玉米、苹果全周期实时生产情况与线上贷款授信的有机结合,为农户融资提供支撑。
西安银行依托数智平台,创新出电商企业专属供应链金融产品,成功破解电商轻资产、无抵押难题,实现了该融资模式的“陕西首单”,后续将批量拓展生鲜果供应链电商,有效支持酥梨、猕猴桃、苹果等省内水果需求,实现可复制、可推广、批量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人民银行铜川市分行选取印台街道顺金社区为试点,探索推行信用体系建设“网格化”管理新方式,依托“信用+社区数字化治理”信用共享云平台,建立信用积分与贷款融资的联结机制、金融服务的优享机制,打造社区“信用+”融资服务新模式。
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工作以来,人民银行铜川市分行充分发挥在金融领域的政策、人员优势,靠前发力,深入思考,积极实践,夯实改革试验各项工作基础,确保试验区建设“首发首成”。
我市搭建了“六项工作机制”,迅速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市、县两级工作领导小组及12个专项小组,积极配合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制定出台《实施方案》,起草印发宣传方案、考核办法及年度工作要点等框架性文件;推动10家省级金融机构为试验区量身定制倾斜政策。
截至2024年5月,铜川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31.09亿元,同比增长8.87%,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7.08%,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06%,涉农贷款同比增长19.22%,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为区域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来源:铜川日报
作者:记者 杨佳
通讯员 马震宇
http://www.tongchuan.gov.cn/resources/site/1/html/zxzx/tcyw/202406/850031.html